《區委書記國承彥帶隊赴荷蘭和德國開展智能制造和醫養健康產業合作交流活動”》《槐蔭區科協舉辦2019年“推動科技創新 促進動能轉換——服務企業萬里行”品牌活動項目簽約會》《探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教學“高配”感知它的國際野心》……翻開“新槐蔭”微信公眾號,一則則最新的消息總能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新動能的澎湃。
“我們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深化‘重點項目開工攻堅行動’,狠抓跟蹤服務、項目納統力度,確?,F有重點項目早日開工建設達產,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實現突破。”槐蔭區委書記國承彥表示。今年以來,槐蔭區緊緊圍繞全市“1+474”工作體系,深化區委“1+541”工作部署,創新實踐“1+ 3+N”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搶抓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城”、寬禁帶半導體小鎮的重大發展機遇,聚焦項目建設、工業經濟、雙招雙引、營商環境等“四個重點賽道”,在揚起省會龍頭中奮楫爭先,項目建設量大質優,招商引資成果顯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前十個月全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56億元,增幅28%,全市排名第三,市內四區居首位,主要經濟指標超全市平均水平。先后榮獲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中國創新百強區、國家級“會展經濟促進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中,“康養名城活力槐蔭”分外閃耀。
一切圍繞項目 一切為了項目
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全速推進,已開工在建項目達到21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一期校區順利交付使用,質子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全面起勢,已有50余個央企和總部企業項目落地;德邁信息產業園、天岳碳化硅、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等一批新產業、新材料新建項目都實現了開工建設……眼下的槐蔭,滿眼都是緊鑼密鼓的項目建設場景。
今年全區13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300億元,3個省級、20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省科技館新館等12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優選項目。醫學中心完成25個村、1.1萬余戶拆遷任務。第二批總投資148億元、11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等70余個大項目落地,樹蘭國際醫院等36個大項目簽約。片區已集中開工項目23個、實現投資648億元。其中,國內首家投入臨床使用的質子中心項目占地56畝,總投資14.7億元。
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運營三個多月,已成功舉辦山東文博會等19場大型活動,參觀人數突破130萬人次,帶動相關收入近4億元。山東金諾國際等13家會展企業,希爾頓、皇冠假日等一批品牌酒店齊聚槐蔭。國藥集團等27家央企和大型民企總部落地央企城核心區。小槳科技、百度百家號、鳳凰網、一點資訊、山東一點,助力濟南建設全國“互聯網審核之都”。中科創新廣場作為我市科創中心的重要載體,建成后可接納1000家科技企業入駐,稅收超10億元。濟南遠大購物廣場總投資過百億元,擁有國際領先的商業、酒店和寫字樓,是濟南首個建筑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花園式商業綜合體。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將建成全球唯一具有工業打印全產業鏈的特色園區。
槐蔭堅持“項目為王”,把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作為頭等任務抓緊抓實抓細,形成“一切圍繞項目、一切為了項目”的氛圍,強化調度和督查保障,及時解決影響項目開工的問題,狠抓項目儲備、開工、建設和入庫工作。下一步,槐蔭將繼續堅持和完善“1+3+N”“領導干部幫包企業”“網格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等既有工作機制,加大主動服務力度,確保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質子中心、山東中能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等項目按照計劃高質量完成建設,為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注入強勁動力。
聚焦五大產業 匯聚澎湃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關系經濟轉型升級,是統領全省、全市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在全市上下奮力爭當新時代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的關鍵時刻,槐蔭區大力發展醫養健康、文化旅游、商務會展、消費物流、智能制造五大主導產業,全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澎湃動能持續注入,全區在全市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槐蔭將聚焦產業集聚,以五大主導產業為龍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延長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做大做強。
醫養健康產業上,槐蔭將進一步發揮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引擎作用,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質子中心等項目為龍頭,吸引相關產業項目落戶,在全區形成若干配套醫養健康產業集群;文化旅游產業上,槐蔭將打造方特東方神畫、印象濟南文化旅游產業新亮點,扶持九陽、中車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等發展工業旅游,不斷加強對文化旅游企業的扶持,形成了特色旅游品牌;商務會展產業上,槐蔭將依托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大力發展商務會展產業,進一步提高會展產業服務保障能力,完善停車場、餐飲住宿的設施,規劃建設會展產業園;消費物流產業上,將引導華聯、和諧、華潤、奧特萊斯、宜家、麥德龍等商業企業錯位發展,豐富和完善高端消費公園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兩街兩區”夜經濟生活圈,推動消費物流產業健康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上,槐蔭將推動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材料、3D打印等高精尖產業快速發展,加快寬禁帶半導體小鎮起步區、德邁信息產業園等重大載體建設,加強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尤其是過億元骨干企業的運行調度,為工業經濟增添新力量,實現新突破。
當好企業“店小二” 營商環境有情懷
近年來,槐蔭區一直致力于為民營企業打造高效的營商環境,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投資興業的優質載體,不僅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詳細舉措,建立“書記直通車”“代表來了”、“商量”平臺等架起與企業溝通的橋梁,還推動“零跑腿”“不見面”等改革,努力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最優質的“店小二”式服務,細致入微之處備受企業贊譽。
我們看到,企業在槐蔭發展“落地順”,創新實施“并聯審批”,80類事項實現在線“秒”批;“信息通”,區級領導包聯五大產業,200余名網格員送政策上門服務重點企業800余人次;“無障礙”,強力突破18個項目涉及近千戶拆遷遺留難點,為項目新修17條近20公里保障道路,打通擁軍路、臘山西路等6條斷頭路。規范交通秩序,倡導文明出行;“有人才”,全面實施“現代化教育強區”規劃,投資5億元新建濟南理工學校,為駐區企業提供康養旅游、電子商務等10個專業實用人才服務;“得實惠”,近年累計兌現各類產業扶持資金近13億元,全年為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5.6億元,全區新增市場主體2.4萬余家。
“政府要做企業發展最堅定的‘后盾’和最貼心的‘店小二’。”國承彥表示,“各級領導干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時,要發揮‘1+3+N’工作機制,利用書記直通車、代表來了、商量平臺,經常聽取民營企業的反映和訴求,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統戰部門、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組織要經常深入民營企業了解情況,積極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企業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