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2月28日,槐蔭區2020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舉行。隨著一聲令下,槐蔭用實際行動按下項目建設的“快進鍵”,展開兩線作戰,與時間賽跑,為濟南“走在前列”“揚起龍頭”貢獻力量。據了解,此次集中開工的15個項目,總投資126億元,涉及醫療康養、智能制造、商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其中與醫學科學中心有關的項目近半,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明顯。
民生項目達產快
在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現場,2條嶄新的華納醫療口罩生產線即將開工作業。據德邁國際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介紹:華納醫療口罩生產項目從策劃到達產總共不到1個月時間,未來將建設50條高速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將達到口罩日產量500萬片。此外,集團還研發生產出高速平面耳帶式全自動口罩機,預計3月投產后可在當月實現生產500臺口罩設備。“僅在復工首周,我們已經接到了300臺訂單。”施乾平表示,在槐蔭的支持下企業已經在危機中覓得新商機。
同樣化危為機的還有以出產高品質生活用紙而著稱的山東永芳日用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將新增口罩設備生產線4條,衛生濕巾生產線7條,項目投產后,預計日產口罩50萬片、年產衛生濕巾20億片。兩樣產品可實現年效益2.7億元。
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快
在15個重點項目中,有三個涉及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醫學大道擴寬改造、南北三號路、醫學中心市政道路醫學大道南段建設,總投資近16億元。
如果說前期的征收拆遷,槐蔭是在為醫學中心建設“夯基打樁”,那么現在的筑路施工,則是為醫學中心建設打通“任督二脈”。其中的醫學大道項目總投資8.1億元。作為醫學中心片區南北向的交通主干道,建成通車后,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片區的交通質量,同時將加快釋放1.5公里空間,提升片區價值,為項目落地提供便利。目前,道路沿線從南向北分別與煙臺路、青島路、德州路、清河南路等道路相交,道路兩側在建的項目有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主校區、質子治療中心,即將開工建設的有樹蘭醫院項目、高端醫療孵化中心項目,醫療硅谷區的安置五區、保障五區、安置六區、保障六區、眼科醫院等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建設,后續附近還將規劃建設首科醫療谷、齊魯制藥研究院、腦科醫院等項目,是一條名副其實的串聯起醫學中心核心重點項目的醫學產業經濟大動脈。
商業服務業項目提檔升級快
疫情不僅讓企業加快向醫療產業發展,同時也將改變傳統產業經營模式。濟南超意興餐飲配送有限公司將投資1.6億元,在槐蔭打造近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中央廚房”。項目建成之后將實現集中采購原材料、集中生產、統一配送,極大提升食品安全性,服務將覆蓋全省及周邊省市2500家門店。
“京滬會客廳”項目建設加快,水利廳地塊項目、大堯盛景廣場項目、高速暢和苑等商業綜合體項目,將成為濟南西站片區“京滬會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對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為落戶的央企總部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務、法律服務、酒店餐飲等。此外,集中開工的省立醫院病房綜合樓建設項目總投資8.7億元,建成后可明顯緩解病房數量不足與住院需求量大的矛盾,基本解決醫院患者就醫緊張、住院困難的狀況;山東遠祥置業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的鉛筆廠項目,將在和諧廣場商圈建設2.4萬平方米商業辦公空間,積極打造“億元樓”。
據了解,2020年槐蔭區確定了總投資2168億元的153個區級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77億元。面對疫情挑戰,槐蔭堅持與企業共度時艱,充分發揮1億元產業扶持資金、重點行業產業扶持政策、人才優惠政策的優勢,采取超常規的舉措,通過“一企一策”精準服務,開通綠色通道,真正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值得依靠的“娘家人”,目前全區“四上”重點企業復工復產率達到96.3%,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