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改革一年來成效顯著

    發布日期:2020-12-10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2019年8月,作為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濟南市4家試點單位之一,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按照省、市關于開發區改革工作部署,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全面啟動體制機制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并于同年年底圓滿完成了開發區評價改革試點考核指標17項任務。改革后的開發區輕裝上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主導產業加速集群化發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改革成效初步顯現。截至目前,經濟指標實現逆勢增長,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限上批零住餐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2.4%,全口徑稅收同比增長10%。
      改革沒有完成時。今年以來,開發區在試點改革工作基礎上,緊抓改革創新的持續深化,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根本原則,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瞄準制約發展的薄弱環節、體制障礙,聚焦聚力用人分配機制、績效薪酬體系、績效考核制度、市場化招商體系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完善制度體系,創新實施立體全面激勵政策,干部隊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全面激活,打造了“企業共建共享‘區中園’”的新模式,開發區已悄然完成了一場“質”與“量”的變革。
      打破體制“鐵飯碗” 選人用人激發新活力
      讓園區“活”起來,必須要牢牢把握住市場化改革方向,建立市場化的用人機制。為此,園區建立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的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按照全體起立、全員競聘的原則,管委會除領導班子成員外46名人員,全部與全區各部門人員一起公平競聘上崗,分流管委會原有人員40人,來自全區19個機關事業單位22名人員競聘成功。面向社會招聘9名員額內人員,吸引全國767人報名,錄用和報考平均比例為1:76.7,崗位最大競爭比例為1:294。通過競聘,全體人員平均年齡由46歲降至38歲,學歷全部為大學及以上,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用人導向更加鮮明。
      新的用人機制打破了行政、事業身份界限,全員簽訂崗位聘任合同,實行“單軌運行、檔案接續”,根據崗位定薪,推行新的績效考核體系,暢通機關事業人員進出通道,解決體制內人員后顧之憂,建立崗位考核晉升途徑,繪就員工奮斗藍圖。真正實現了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真正激發了人員工作動力。
      與此同時,管委會科學制定了績效考核辦法,設置考核任務指標,強化考核評價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淘汰機制。真正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倒逼工作人員自覺將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真正激發工作潛力。
      活用考核“指揮棒” 干事創業提升新動力
      “年初以來,開發區對招商重點崗位、綜合治稅、進出口和文秘等一線艱苦崗位增加工資系數,激勵作用很大,加班加點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大大提高了我們基層工作者的工作熱情。”今年9月,管委會根據考核結果發放了崗位績效工資,這讓開發區文秘崗位工作人員對改革深有感觸。
      參照同等條件機關工作人員收入水平,結合開發區發展實際確定薪酬總額,通過科學建立績效薪酬體系,園區真正實現了以崗定薪、優績優酬。“績效薪酬由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按照崗位為主,兼顧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及工作業績的原則套改新的工資體系,按照崗位不同劃分五級29檔,實現績效工資向一線傾斜、突出向基層傾斜向艱苦崗位傾斜,體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管委會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開發區上下以一當三,奮發作為,突破人員嚴重不足障礙,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經濟運行在嚴峻復雜形勢下逐月向好。
      通過明確“量性”目標、實施“量化”考核、推行“量化”關聯、落實“量化”結果,開發區管委會真正用活了考核“指揮棒”,進一步激發了崗位人員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斗志。
      依據上級下達任務目標、開發區管委會工作目標和工作人員按崗位及職能應完成的關鍵業績指標細化、量化,形成了《部門及崗位人員年度業務工作目標任務》,對每個崗位都設置半年、年度考核指標,突出考核指向的精準性,有效杜絕了“坐、等、拖、拉”的被動局面。今年以來,開發區圍繞主導產業積極赴相關地市開展項目招商洽談,先后參加省市內外招商活動10批次,共洽談項目53個128家次;改革以來,簽約包含2個世界500強合作項目在內的高質量項目12個,總投資額達到129.33億元。
      踐行發展新理念 “區中園”成為產業聚集新高地
      開發區管委會將政府引領保障作用與市場化靈活發展緊密結合,推動“區中園”建設新發展路徑。
      完善的發展規劃布局是建設“區中園”的前提,開發區堅持以“發展眼光、全局視野、戰略思維”謀劃發展,進一步優化了“一城兩區三園”的產業發展布局,明確將寬禁帶半導體產業、智能制造、商貿物流作為開發區產業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全面考察“區中園”建設合作對象,做到優中選優,積極培植、吸引綜合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參與“區中園”建設管理,探索市場化合作共建新路子。
      截至目前,海那商貿物流園區已基本成型,奧特萊斯、海寧皮革城、海那美食金街等初具規模,海那城被評為3A級景區,目前正在申報4A級景區。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建設發展如火如荼,園區二期已經完工,三期工程正在建設,已經吸引包括濟南市雙創大賽一等獎在內的多個優質項目落戶信息產業園。同時,目標打造成為全國領先、國際知名“半導體前沿技術孵化地·寬禁帶應用創新先導區”的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一期即將全部完工,二期建設已經開始。
      在此基礎上,開發區堅持“合作開發、共建共享”的理念,攜手產業龍頭企業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共同推進“區中園”的建設發展。一方面,管委會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提升園區配套服務能力、政策支持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企業發揮市場資源優勢、更加靈活的招商引資模式,共同推動“區中園”做大做強。
      “區中園”的建設發展為開發區發展拓寬了路子,為開發區產業集聚,拉伸延長產業鏈條奠定了基礎,有力推動了開發區高質高速發展。海那商貿物流區自2017年開始建設,充分發揮企業運作方式靈活、人脈資源豐富的優勢,先后引進了百聯奧特萊斯、海寧皮革城、海那美食金街等商貿產業,構建了開發區商貿物流園區的核心框架,40多棟總部經濟樓宇為下一步做大做強商貿物流產業、總部經濟奠定了基礎。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充分利用僑商優勢,將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打造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僑夢苑”和“新僑創新創業基地”的僑商總部、企業總部、企業研發中心聚集區。全力打造工業打印產業園品牌,已經吸引工業打印、3D打印上下游配套企業40余家入駐,開創了德邁“以商招商”帶動產業集聚新模式。
      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通過政府平臺起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目前區屬槐蔭城投集團建設的小鎮一期即將完工,與中稷、國晶、院士項目等一批優質產業達成意向,同時國晶、中稷即將開始建設小鎮二期項目,成為“區中園”中的“園中園”。小鎮建成后將引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企業,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進一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下一步,濟南槐蔭經濟開發區將搶抓機遇,精準定位,以改革深化的新機制、新動力、新作為、新成效助推開發區進一步跨越式發展,堅定不移融入到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的行列。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