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奮進7年繪就美麗幸福河湖新畫卷

    我市以“河湖長制”促“河湖長治”

    發布日期:2024-12-3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2017年4月,濟南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市委、市政府印發《濟南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區縣、街道(鎮)、村居四級河長工作體系。2018年6月,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濟南市全面實行湖長制,市委、市政府印發《濟南市全面實行湖長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四級湖長工作體系。
      7年來,濟南市堅決落實工作部署,設置河湖長4631人,創新舉措,細化任務落實,形成了河湖管理保護強大工作合力,書寫了綠水青山間的生態答卷。
      奮進7年,聚焦上下聯動,黨建引領河湖管理“一盤棋”
      水無常勢,動而不居。自河湖長制推行7年來,我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中的政治引領力和組織力,堅持創新導向,積極構建“河湖長+”多元化參與機制,全面強化健全落實河湖管理聯動機制,下好河湖管理“一盤棋”。
      堅持總河長令制度,建立“統籌機制”。7年來,濟南簽發10個市總河長令,部署河湖管護和河湖長制重大事項。從河湖長規范巡河到高質量建設山東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從高標準打造美麗幸福河湖到強化河湖管理重點任務落實,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一張張路線圖、時間表密集出爐。
      堅持聯合工作制度,建立“共管機制”。從多部門聯合集中辦公,到市級河湖長聯系單位協同聯動;從聯合省、市、區縣各級相關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到山東省會經濟圈“1+6”的跨行政區域聯防聯治;從四級河湖長到“企業河長”“河小青”等志愿服務隊伍,濟南的跨界治水“朋友圈”越來越大。
      這些河湖管理機制上下貫通、環環相扣,打破了區域壁壘、部門壁壘,形成了黨政主導、水利牽頭、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的河湖管理保護嶄新格局。
      奮進7年,聚焦動能匯聚,做好融合發展“兩個結合”
      “一盤棋”,需要協同配合,以全局之力謀劃一域,也需要融合共進,以一域之力服務全局。自河湖長制推行7年來,我市統籌謀劃、一體布局,推進河湖長制與鄉村振興、河湖文化等工作有效融合。
      整潔、優美的河湖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在河湖管護中,我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溝渠河湖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細“治”入“微”守碧水,以治臟、治亂、治污為重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強村富民。“美麗幸福河湖”釋放出“綠色紅利”,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對水系發達、湖庫眾多的泉城而言,水是城市靈魂,水文化則是河湖的靈魂。為了讓河湖文化展現歷史傳承,我市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河湖文化,編輯出版《濟南的河湖》,印發美麗幸福河湖宣傳冊,并在河湖治理中突出自然山水格局的再現,打造集水利、生態、旅游、產業多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美麗幸福河湖,實現了“引得進客、留得住人、記得住鄉愁”。
      奮進7年,聚焦系統謀劃,夯實河湖管護“三個基礎”
      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系統思維引領下,我市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全力夯實管理、法治和綜治基礎。
      從組織體系上,市河長辦對河湖劃線定界,明確了市、區縣、街道(鎮)、村居四級河湖長。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總河長,一把手督戰,一竿子插到底;河湖長分級分段設立,層層壓實責任,既管水又管岸。7年來,各級河湖長科學落實巡查制度,查問題、找不足、解難題,織密織牢了責任網,夯實了河湖管理基礎。
      從工作制度上,我市修訂完善《濟南市河道管理保護條例》。這個已經實施4年多的條例,以立法形式對河道規劃管理和保護予以明確,讓河湖長履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依法管理河湖夯實了基礎,也標志著“山泉湖河城”自然風貌保護制度體系的初步建成。
      從考核辦法上,市河長辦將“一河(湖)一策”落實情況納入對各區縣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綜合評價內容,從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實現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充分調動各級河湖長積極性。這些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將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統籌考慮,一體保護。
      機構到位、制度到位、責任到位,泉城的每條河流每個湖泊都有了自己的“健康守護人”。
      奮進7年,聚焦重點任務,著力推進建設“四個河湖”目標
      河湖管理保護新局面帶來河湖治理新成效。7年來,我市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指引下,錨定“四個河湖”建設目標,書寫了綠水青山間的生態答卷。
      這是一份“無違河湖”建設的答卷。7年來,我市聚焦河湖四亂等頑瘴痼疾,切實推動河湖水域岸線清違整治,嚴格監管涉河項目審批,強化社會各界輿論監督引導,努力實現河湖違法違規問題動態清零。
      這是一份“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的答卷。7年來,我市加強生態治理、水源保障、岸線修復,目前已編制完成徒駭河、玉帶河、臘山河等11條美麗幸福河湖規劃,成功創建41條(段)省級美麗幸福河湖。一條條濱水綠道、一座座親水碼頭逐步建成,親水樂水成為休閑常態。
      這是一份“數字河湖”建設的答卷。從“一河、三庫、一水閘、一縣域”數字建設到河湖管理數字化場景,我市積極探索“互聯網+”治水新模式,推進數字河湖建設。點點手指,就能在“巡河記”公眾護水平臺上有獎舉報河湖管護問題,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河湖建設當中,巡河護河從拼體力變成拼算力,“天上看、網上管、掌上查”智慧治水新格局即將成型。
      這是一份“效益河湖”建設的答卷。大明湖、臘山河、工商河、西巴漏河、商中河、護城河……6條(處)效益河湖的先行探索,推動生態旅游、水上運動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態優勢被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越走越寬。
      “下河”治污、“上岸”播綠。7年來,我市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向綠而行的步伐鏗鏘有力,不斷見證著河湖生命復蘇,見證著流域重現生機,見證著河湖美麗蝶變。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強化河湖長制工作,任重道遠。未來,濟南美麗幸福河湖的故事精彩待續。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