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相約文博會、獻禮70年”媒體行走進商河縣,先后到訪北緯37°溫泉悠養小鎮、金玉梁園,看商河如何深入挖掘特色資源,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新活力。
商河縣地處濟南市北部,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文化繁多、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美,擁有“溫泉、生態、農業”3張響當當的名片,是濟南市的“后花園”。近年來,商河縣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統一,深入挖掘溫泉、鼓子秧歌等特有的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重大文化工程項目,加快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經濟融合發展,文化資源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開發溫泉資源 打造獨特文化品牌
商河縣熱儲面積1147.19平方公里,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地熱溫泉資源存儲地和濟南市打造“中國溫泉之都”品牌的承載地。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熱溫泉資源,該縣將溫泉文化元素融入到農業、旅游、會展等各行各業,著力做大做強溫泉文化品牌。作為濟南泉文化的有益補充,商河溫泉產業的發展已將濟南引入“南賞名泉,北享溫泉”的雙泉時代。
首先來到位于商河縣城東南部的北緯37°溫泉悠養小鎮。該項目占地面積約6000畝,計劃總投資約70億元,總建筑體量約150萬平方米,是包含“世界溫泉博覽匯、千畝市政運動公園、溫泉商業小鎮、休閑觀光農業體驗區、生態養生住區、全國溫泉康養結合示范基地”6大功能業態的大型生態旅游度假綜合體。
重視文化傳承 助推非遺文化產業化
商河鼓子秧歌孕育于春秋戰國,始于秦漢,成于唐宋,興于明清,繁榮至今,列“山東三大秧歌”之首,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秧歌古村是商河縣重點打造的以鼓子秧歌為特色的文化產業項目。秧歌古村以表演鼓子秧歌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建設求年于滳、沙場點兵、歡慶豐收3個主要鼓子秧歌表演區,主要是展示鼓子秧歌的發展變化過程。
商河縣充分利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子秧歌”的品牌優勢,積極推動鼓子秧歌產業化,不斷完善鼓子秧歌文化產業鏈。同時,設計開發鼓子秧歌文化創意產品,如鼓子秧歌卡通形象、玩偶、工藝品等,進一步拓寬特色文化產品市場。
借力生態優勢 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
商河是一個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生態縣,40萬畝林海郁郁蔥蔥,四縱五橫的水系碧波蕩漾,宜居宜游的優美生態環境成為商河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劑。
來到位于商河縣賈莊鎮的休閑時尚浪漫之地——金玉梁園。該園區總面積500余畝,是集農業觀光、鮮果采摘、婚慶服務、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生產展銷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莊園。
借力生態和農業優勢,商河縣以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為重點,著力推進“一帶五花十園”組團發展,打造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體系。同時,堅持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意為徑,努力把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