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商河縣沙河鎮棘城中街村“傳統產業”升級——

    為貧困戶“羊”起致富風帆

    發布日期:2020-07-0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脫貧致富、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商河縣沙河鎮棘城中街村的產業可謂“一目了然”。還沒進村頭,“肥羊1號飼料”、“羊力士”、“鮮羊肉”、“羊肉片”……形形色色的廣告牌已經揭示了答案——肉羊養殖。
      駐村第一書記翟頔告訴記者,棘城中街村養羊的歷史很長,上世紀90年代時,已經有不少小規模的養殖戶?,F在,全村共有1159戶,其中四分之一的家庭從事肉羊養殖產業,平均年出欄量能達 到 17 萬只。肉羊養殖產業,可以說已經成為帶動該村群眾致富的“傳統產業”。
      然而,養羊雖然收益可觀,但投資也很大。而且有句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一家一戶小規模的“單打獨斗”,抗風險能力比較差,養殖戶的收益并不穩定。因此,該村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6戶,不僅是全村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也是全鎮貧困人口的十分之一。
      為了提高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傳統產業”必須升級。為此,該村成立商河縣眾益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并建設了占地2.2萬平方米的26個標準化羊舍,進行集中養殖。“我養了十多年羊了,這個圈里有將近600只,等長到100多斤就賣了它們。一年養上4輪,能賺22萬多元。”村民張可松自豪地介紹,“我們的羊,都是合作社每年特地跑去青海、內蒙古選的最好品種,還有專家來給我們指導技術。肉質細膩味道好,從來不愁賣。合作社還給我們聯系買家,北京的、天津的都有,甚至還有國外的。”
      立足當前、切實解決貧困問題后,更需要著眼長遠、建立健全長效的脫貧機制。除了合作社之外,2019年,為了充分利用糞肥資源,村里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江西科盛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沼氣生產項目。如今沼氣已經通到了120戶村民家里,今年準備繼續擴大規模,爭取達到500戶。
      羊舍項目、沼氣項目都給貧困戶帶來了穩定的收益。據翟頔估算,僅集中養殖區一處,每年就能給每個貧困戶帶來500元收益,村集體也能因此增收15萬元。村里有了錢,也有了給村民提升生活品質的能力。在多任第一書記的幫扶下,村里陸續完成自來水管網升級改造、道路硬化、下水道改造、溫居工程、光伏發電、幼兒園等基礎民生項目,貧困戶的日子全面好起來了。
      手記
      羊肉串、涮羊肉沒少吃過,但肉羊還真是頭一回見,尤其是這么大規模的。在這里,我重新認識了“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句話:團結群眾成立合作社,建設集中養殖區,統購統銷,還有統一的技術管理,降低了成本,也解決了養殖最大的問題——風險;垃圾堆里找資源,將養殖產生的糞肥集中回收利用,既化廢為寶創造了新收益,又改善了環境;通過發展項目推動集體經濟增收,村里有了錢,建路修管網不斷改善村民生活品質……
      從一成人口都是貧困戶,到全面脫貧,這個村的故事是聚力發展的最好寫照。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