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打造‘雙創’升級版”……一系列關鍵詞定準新目標。對于正在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闊步前行的市中區來講,已實現與政府工作報告同頻共振。
近年來,市中區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不斷探索實踐政府為民服務新渠道,通過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招大引強、打造平臺等“多輪”驅動,為新舊動能轉換安上加速“引擎”。
簡政放權做“減法”代辦服務“反向跑、主動跑”
市中區做好“放”的文章,加大“管”的力度,提升“服”的質量,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用工匠精神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通過“減”字當頭,市中區在“放”上講實效,取消和承接行政審批等權力事項共83項,主動下放登記注冊權限,全區127項行政審批事項均實現“全程網辦”;在全區實施“多證合一”,積極開展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登記改革;出臺“只要你來市中干,一切手續我來辦”等6項舉措,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力促招商引資及企業服務水平。
讓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市中區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五大行動”,探索實行審批服務代辦制,實現從讓群眾只跑一趟,到網上審批一趟不跑,再到上門服務反向跑的轉變,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十最”政務環境,為新舊動能轉換破除障礙、提供保障、再添動力。
搭建平臺做“加法”助推數字經濟“奮力生長”
政府職能由審批型向服務型轉變,為招商引資、創業創新營造更好的環境。作為國內最大的服務眾包平臺,選擇在市中“落戶”的豬八戒網以“數據海洋+平臺服務”為戰略,為創業者提供金融、財稅、產權等服務,打造多元化雙創共享平臺。“目前各地政府在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缺少文化創意服務、科技創新服務、智庫服務等,這需要借助平臺研究的力量。”豬八戒網總裁王楠稱,依托于在全國的30個線下園區,豬八戒網將為市中區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市中區經信局局長耿汝年表示,豬八戒網項目落地后將形成“線上+線下”公司集群規模超過800家,解決4500多人就業,并帶動市中區相關產值近10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配合豬八戒網落實線下的實體園區,打造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把數字經濟打造成助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智匯”市中做“乘法”“人才強區”托起創新創業高地
隨著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以下簡稱“雙創”基地)在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落戶,市中區將通過一系列探索,更好地釋放出人才資源的“乘法效應”。
據了解,“雙創”基地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濟南市科技局、市中區人民政府三方聯合打造,系國內首批面向國家領軍人才開展服務的綜合性創業載體。“雙創”基地將建成引領濟南、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高精尖”孵化基地。
地處市中區的“雙創基地”,正與“人才強區”戰略發展路徑密切相連。值得一提的是,為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市中區還成立了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和規劃建設,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實施,通過招才引智,讓各類人才在“品質市中”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助推市中區在全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