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市中破立并舉“轉”出發展新天地

    品質市中按下新舊動能轉換“快進鍵”系列報道之五

    發布日期:2018-03-22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新動能的成長和壯大,需要環境,也需要土壤。地處省會濟南中心城區的市中區囿于城市建設規劃用地局限等原因,城市空間的發展存在多重挑戰。
      然而,在資源重整、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下,市中區的發展軌跡一向不缺乏破舊立新的氣魄。帶著前瞻性的眼光,市中區讓落后產能項目實現“騰籠換鳥”,在“無中生有”中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提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加速實現在新舊動能轉換大潮中走在前列,爭當排頭兵。
      “騰籠換鳥”創新產業轉型新路徑
      隨著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深入挖掘,創新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和抓手。市中區以應有的責任和擔當,積極引導創新產業的發展,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就是這份擔當之下的重磅注解。
      園區的一方土地,原本是“灰頭土臉”的舊倉儲、舊廠房,如今“蛻變”為充滿靈性的創意空間。目前,園區集聚中國十佳工業設計機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業內知名創新設計機構50余家、創新設計人才近500名,園區入駐率達到100%,并入選省、市重點文化產業園區。
      從廢棄的老廠房,到“脫胎換骨”的新園區,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開啟“騰籠換鳥”的新開端。市中區通過探索對老舊廠房深層次改造利用、產業設計和功能更新,實現傳統產業“退二進三”、“產城融合”式發展,依托臘山工業基地轉型,策劃新建泉城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利用濟南變壓器有限公司、重汽集團技術中心等老舊廠房和倉庫,規劃新建紅場1952文化創意產業園、星工坊·飛爾姆樂園等文創產業項目,集聚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輻射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加快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無中生有”培育壯大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市中區除了統籌“利舊”,又著力“求新”。依托市中發展優勢,總投資300億元、規劃建筑面積160萬平方米的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按照“立足濟南、引領山東、輻射全國”的發展理念,圍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構建“一元多集群”的產業布局。目前,投資15億元、占地38.8畝的產業園啟動區已開工建設,在新技術、新業態上占據制高點。
      而在市中區西南片區,新業態的“種子”也在加速孕育。投資300億元、占地16.6平方公里的中國重汽小鎮將創建產、城、人與自然融合共生的重汽“智造”樣板區、創新研發先導區、綠色活力體驗區,打造“核心引領、雙園集聚、軸廊發展、山水融城”的空間布局結構,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開拓者”,也成為市中區產城融合、轉型發展的大推手與大合力。
      “反規劃”思路推動產業建設大發展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以批量增加“億元樓”為重點,促進總部企業加快集聚;突出規劃引領,著力做好老城區樓宇“騰籠換鳥”的文章,不斷提高樓宇產出率、貢獻率;結合棚改舊改、片區開發做好新城區“筑巢引鳳”的文章,培育一批富有影響的金融樓、中介樓、總部樓……面向未來,市中區新舊動能轉換的腳步始終向前。
      同時,市中區堅持“反規劃”理念,將以往事先規劃建設再招商確定產業的思路,改為產業先行后規劃建設的新模式,實現企業、項目發展的最大效益。如今的市中區正緊抓機遇,集約土地、能源、資源,引進“產業新、結構優、動力足、環境美、效益好”的重大項目,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機構、人才、市場、資金充分活躍。一個“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市中,正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