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抓好經濟建設是強區的必由之路,也是省會濟南發展的重要支撐。面對經濟新常態,肩負“建設國內知名、全省一流品質之區”使命的市中區在爬坡過坎中不斷轉型升級、逆流而上,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走在前列”。本報自今日起刊發系列報道,從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產業培育、市場主體建設等方面切入,用微觀視角來審視市中區的進步與提升。
2017年是市中區招商引資“百花齊放”的一年:中信證券總部營業部、中國鐵建投資山東分公司、申港證券山東分公司、省交銀社會保障股權投資、山東特種設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一批區域總部企業先后落地;豬八戒網、譽存大數據、云從科技等27家國內知名企業簽約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106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136個億元以上項目安家落戶……市中區“發展品質更好”全面破題起勢。
對于企業來講,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市中吸引力”?答案顯而易見。在“招大引強”思路引領下,市中狠抓財源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讓開放開發的熱潮撲面而來,創業興業的氛圍愈加濃厚。2018年的市中,正以大招商培育大產業、帶動大發展,將280平方公里土地打造為充滿活力的投資熱土、興業福地。
破除發展障礙突破思想藩籬
新思路謀劃招商引資大格局
隨著2017年市中區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招商委”)的進一步調整充實和集中辦公,這個集聚全區四大領導班子力量的新組織架構,與各部門及平臺聯動,形成“一個口子引進、多頭跟進服務”的“店小二”招商模式。
“要站在世界地圖前看市中。”市中區委書記宋永祥的這句話,讓市中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李濤記憶深刻。招商委集中辦公以來,“掛圖作戰”“請讓我來服務你,就像服務我自己”以及一套完整的“以財源增長為核心,兼顧就業、產業、品牌”招商引資價值觀,使招商委5個專業招商團隊的招商理念不斷轉變,也讓市中實現全員招商、自覺招商、主動招商、靠服務和環境招商。
不到8個月的時間,招商委共洽談項目213個,已落地項目93個。2018年以來已落地項目30個,目前正在洽談對接的項目達59個。
提升環境“軟實力”引來更多“金鳳凰”
主打“服務牌”助力安商穩商
回顧在市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的過程,政府的幫扶讓企業依然記憶猶新。對于華潤電力,政府多方協調解決員工租房、子女入學等一系列問題,讓企業一心謀發展;對于中鐵十局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是招商委上門幫助,讓企業順利解決增資難題;市中“店小二”們深入走訪中信證券(山東)有限責任公司、潤華國際財富中心、山東航順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幫助協調項目裝修、清理不良資質企業、營業范圍增項、稅票的增版增量等問題。市中區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五大行動”,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十最”政務環境。
“走出去”招大商“請進來”壯筋骨
以招促建助力市中產業騰飛
借助省、市和中介、商會等平臺,市中區積極參加廈門招商推介會、上海半導體展、中國投資協會招商會等多個招商活動,同時在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以及省內、行業范圍內定向拜訪大批企業總部,吸引中微半導體、共芯集成電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民投、越秀集團、第一投資集團、海南航空、寶灣物流、億達科技、ABC創新研究院等幾十余家企業的投資目光,不斷將“市中吸引力”向外界擴散。
不斷創新方式、完善機制抓招商,換來的是項目建設上的累累碩果。市中高標準規劃啟動了中國重汽小鎮、大澗溝生態旅游綜合體等投資百億元以上項目;全力加快國華時代廣場總部基地、東泰凱悅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13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1.7億元,新開工市級重點項目6個,按期開工率100%,加快形成項目聚集、熱火朝天的建設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