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養護工人在施工。更換路面花磚。
“別人過節我們值班,無論是平時的小節日,還是春節期間,隊伍不能散,人員不離崗。”“大到路面坑槽,小到更換一塊立沿石,我們都得及時趕赴現場,尤其是有安全隱患的路面問題,必須在兩小時內到現場處理。”1月16日,市中區市政工程管理局負責道路養護的付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著用兩句話詮釋了他們的工作性質。
道路安全問題事關每一位行人,必須做好養護工作。尤其是在冬季,氣溫大幅降低,路面干縮,瀝青路面裂縫擴大,污水極易滲入裂縫,破壞路面和基層的穩定性。再加上車輛反復行駛作用,使路面裂縫的深度、寬度逐漸加大,破壞路面結構,出現路面網裂、破損等嚴重路面病害。為了減少市民在惡劣天氣中出行的安全隱患,市中市政全面開展了轄區所有道路的冬季巡查養護工作,市政養護人員按照市政設施養護管理工作精細化標準,加大市政設施維修力度,確保今冬城市道路完好、平整,市民安全出行。
付偉告訴記者,他們道路養護人員一共100多人,一般分成五六支隊伍,根據道路情況隨時安排人員出去養護。他們每天都要派人出去巡查道路,仔細觀察路面情況。各辦事處也有相關部門幫助巡查反饋。一般來說,道路出現小的坑槽等病害,養護人員要在兩小時內趕到現場處理,小問題一般當天處理完。“其實,路面養護多是些小事,比如經七路人行道上缺了兩塊花磚、建國小經三路有塊立沿石倒了,這都有可能給行人帶來安全隱患,我們接到通知就得馬上出發。雖然忙活半天只是干了一點點活,甚至在路上的時間都比現場工作的時間長。這個工作就是這樣瑣碎,但卻事關每一個人的利益,必須認真對待。”
對道路養護人員來說,像井蓋丟失、路面大坑洼問題,都是必須立即處理的緊急事務,他們得保持24小時機動值班,有問題立即趕往現場。現在是冬季了,大家都知道路面修補需要用熱瀝青,可天氣太冷,如果運輸瀝青料到現場,往往在路上就涼了。最重要的是,很多地方雖然需要修補,但瀝青用量卻很少。為此,市中市政專門投資70余萬元購置了一輛瀝青熱補車,它可以現場加工生產熱瀝青料,滿足小面積道路修補的需要。一般來說,瀝青熱補車生產一次可以滿足十幾平方米路面的需要,非常實用。
去年一年,市中市政圍繞路面坑槽修補、人行道鋪裝修復、井蓋安全等6項行動,開展道路病害普查及問題集中治理工作,先后整治二環南路、經七路、郎茂山路、五里山路等主次支道路25條,共整治道路坑槽13萬余平方米、立沿石2232余米、花磚7359平方米,路面灌縫11300米,更換維修井蓋井箅子418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