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市中區在我市率先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發布日期:2019-03-22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市中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通過《中共濟南市市中區委、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政府關于濟南市市中區區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市中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掛牌成立。市中區委深化地方機構改革協調小組會議召開。市中區召開“三定”工作座談會。
      改革新潮催人進,筑牢基石興大業。隨著區自然資源局、區應急管理局、區醫療保障局、區教育和體育局等部門的掛牌成立,11個黨委機構和26個政府工作部門的“三定”規定全部印發,領導班子調整配備、涉改部門掛牌、人員轉隸等工作完成,標志著市中區機構改革工作在全市各區縣中率先完成。
      正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所言,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來,切實當好機構改革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在我市全面鋪開后,市中區應時而動、層層動員、扎實推進,明確推進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牢牢把握工作重點,積極落實領導班子配備等各項改革任務,確保機構改革蹄疾步穩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有序開展,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品質之區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在全市上下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干事創業氛圍中,全市各級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昂揚銳氣和突出效率,上下聯動,整體發力,保證了改革工作步調一致、有序推進,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成績斐然。市委編辦負責人表示,市中區委編辦上下用良好的作風和高昂的斗志全身心投入改革攻堅,超前謀劃,加班加點,突出“早、快、實”,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走在了全市前列,為各區縣做出了表率。
      凝心聚力 提早謀劃
      明確“風向標”抓好機構改革工作
      為把深化機構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市中區委編辦牢牢抓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政治主題、改革主線,以黨的政治優勢引領此次機構改革,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同時,堅持把“優化協同高效”作為機構改革工作著力點,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在機構重組過程中緊緊抓住職能轉變這個關鍵,強化職責和業務有機融合,科學設置機構,優化職能配置,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提高各類組織機構運行的效率效能。
      自機構改革的號角吹響至今,市中區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這期間,除了一次次打通思想經脈的頭腦風暴,還有一次次擲地有聲的改革創舉:
      開展摸底——重新整理市中區行政機構和事業單位的檔案資料,制定機構改革各部門工作清單,提早開展機構編制測算工作;
      頭腦風暴——召開市中區機構改革動員大會、全區“三定”工作推進會、全區涉改人員轉隸工作推進會議等一系列會議;
      優化配置——成立區委深化地方機構改革協調小組,成立4個“三定”工作組,完成新組建黨政機構領導班子配備工作;
      率先掛牌——市中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市中區自然資源局、市中區應急管理局等新組建部門掛牌成立,市中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全市率先掛牌;
      一場場務實、高效的會議,一項項創新、先進的舉措,讓市中區機構改革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此基礎上,市中區以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為重點,準確把握改革原則和任務,提高站位、提升境界、提早行動,確保推進改革內容不走樣、方向無偏差。
      把握重點 統籌推進
      高位推動織好改革“保障網”
      機構改革是一場革命,涉及方方面面工作格局的調整,許多固有藩籬尚待突破。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據市中區委編辦負責人介紹,市中區的做法是把牢“四個關口”,確保機構改革工作穩妥、扎實、有序推進。
      把牢思想關。市中區廣大黨員干部堅持黨性原則和全局觀念,當好改革促進派、實干家,以強烈的大局意識,營造擁護支持參與改革的良好環境。
      把牢責任關。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干求實效,市中區強化對涉改部門的指導服務,各街道、各相關部門把機構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各黨(工)委、黨組書記既掛帥,又出征,親力親為抓改革,形成上下貫通的責任鏈條。
      把牢銜接關。通過強化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市中區實行預案管理,提前謀劃考慮相關工作,確保原定的工作職責履行好,既定的目標任務完成好,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
      把牢紀律關。市中區各街道、各部門嚴格遵守機構改革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機構編制紀律、干部人事紀律等,對在機構改革中失職失責、不作為慢作為等導致改革滯后的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嚴肅問責,確保機構、職責、隊伍按照改革要求及時調整到位。
      為確保機構改革工作有條不紊扎實推進,市中區對改革涉及的每個環節的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制定職責任務明確、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機構改革工作“規劃圖”,審議通過《區級部門機構編制職數框架的主要依據和原則》《市中區黨政機構編制職數框架》等政策規定,有效統籌機構改革全過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市中區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化力度,通過組建行政審批服務、教育和體育、文化和旅游、自然資源等機構更好地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讓群眾有更多改革獲得感。
      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工作方法科學高效。市中區于3月13日召開區委常委會研究通過干部調整方案,配齊配強了涉改單位領導班子;3月14日召開人員轉隸工作推進會,市中區委組織部、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財政局4部門聯合辦公,于3月15日下午順利完成人員轉隸工作,其中涉改黨政機構、部分事業單位轉隸人員300余名,17個街道辦事處轉隸人員700余名,涉及人員千余名。
      厘清邊界 高質高效
      狠抓落實強力推進“三定”制定工作
      “三定”工作在歷次機構改革中都是“重頭戲”,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是機構改革的關鍵環節。機構改革能否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在于“三定”規定的制定。
      市中區嚴格落實上級改革要求,研究確定部門機構編制職數框架意見,全面梳理職能職責關系,優化部門內部機構設置,印發《“三定”規定參考模板》《關于“三定”規定主要職責表述的規范用語》,聚焦“定職責”這個重中之重,緊貼工作重心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和公共服務轉變的需要,最大限度理順職責,解決交叉扯皮問題。
      據市中區委編辦負責人介紹,為扎實做好“三定”工作,成立了4個工作組,一方面,提前與市協調小組辦公室及市級部門對接,第一時間掌握市級部門“三定”情況,弄懂政策口徑,明確工作遵循;另一方面,向全區37個部門印發了“三定”模板,指導各部門迅速開展“三定”工作。在起草過程中,認真研究各部門主要職責和職責分工等關鍵內容。其間,工作組就有關問題多次向市委編辦請示,并在第一時間舉辦“三定”工作業務培訓會,分階段召開“三定”起草溝通會和職責邊界協調會。通過多方論證、反復修改,形成了“三定”初步框架。3月18日,協調小組辦公室召開了“三定”工作座談會,集中聽取了各部門“三定”匯報,同時就共性問題進行了討論研究。會后將有關情況匯總,再次向市委編辦請示匯報。根據反饋意見,各部門再次進行了修改完善。3月19日下午,各部門向協調小組辦公室報送了由部門主要負責人簽字的“三定”規定(討論稿)。
      與以往的機構改革有所不同,這次改革并非簡單的機構撤撤并并、人員進進出出,而是更加注重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市中區堅決清理規范限額外行政機構,對各項“硬指標”堅決執行到位,該并入的并入、該降格的降格、該撤銷的撤銷;堅決推進區級事業單位改革,將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改革范圍;堅決深化街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機構編制資源向街道傾斜,推進街道職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
      此次機構改革對落實推進審批便民化、加快轉變職能提出具體要求。2018年12月14日,市中區組建全市第一家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標志著市中區在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下一步,市中區將通過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深入推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簡化辦事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效能,推動政務服務理念、制度、作風的全方位變革。
      由表及里 激發活力
      轉職能、調結構催生“化學反應”
      機構改革不是簡單地做“加減法”,而是要通過整合優化政府資源,做好“乘法”。改革前,市中區有副處級以上限額外行政機構20個。改革后調整為限額內機構1個,在相關黨政機構掛牌6個,機構規格由處級調整為正科級的5個,撤銷的8個。
      通過全面深化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市中區委編辦依據區級行政許可事項目錄、行政權力清單和職責任務,對全區327家事業單位所承擔的職能進行全面梳理,加大事業單位調整力度,結合黨政機構調整,同步劃轉涉改部門所屬相關事業單位,同時與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相銜接,優化事業資源布局結構,理順政事關系,實現政事分開。
      此次機構改革后,市中區共設置黨政機構37個,其中黨委機構11個,政府工作部門26個,全面加強了黨委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完善了黨委組織體系和職能體系;讓政府職能得到轉變,組織結構更加優化,職責關系不斷理順,行政效能顯著提升。這一切都將為品質市中攻堅突破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動力。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