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區文明養犬社會化管理工作現場會舉行,進一步提升城市養犬社會化管理水平。會上,市中區下發《市中區文明養犬社會化管理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應急處置、雙向通報、考核激勵四大機制。按照“社區主導、公眾參與、部門協同、社會化治理”的原則,市中區將全方位推進文明養犬社會化管理,有效解決群眾關注的涉犬突出問題,堅決打好創城迎評攻堅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立長效機制拴緊養犬“文明繩”
文明養犬社會化治理事關民生、事關長遠,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市中區將“跳出政府看社區,跳出傳統抓社區”,依法有序組織群眾參與文明養犬社區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為進一步強化文明養犬社會化創建整體布局,市中區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深入實施“文明養犬社區自治”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通過三年努力,讓文明養犬社會化創建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具體而言,市中區力求一年打基礎,選擇一批條件成熟的社區開展文明養犬社區自治工作,打造一批適合不同社區、不同群體的文明養犬社區自治模式,啟動“文明養犬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初步建成網上辦證年審、文明養犬社區自治經驗交流等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在今年年底前全區文明養犬自治社區達到30%;兩年見成效,細化工作標準、工作規范,做到文明養犬社區的帶動示范效應初步顯現,“文明養犬社會化服務平臺”服務養犬社區、服務養犬人的范圍越來越寬,塔式結構的服務架構基本形成,爭取2020年年底文明養犬自治社區達到60%;三年上水平,基本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區治理體系,自治、德治、法治有機融合的社區治理方式基本完善,文明養犬社區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養犬人文明養犬的意識和行為得到全面提升,讓文明養犬成為文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養犬管理共治“市中模式”
看似簡單的文明養犬行為,折射出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更考驗著城市管理者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治理智慧。對此,市中區將形成養犬社會化治理的工作合力。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市中區文明辦、區農業農村局、區城管局、區住建局及各街道辦事處各負其責,加大執法查處力度,規范養犬行為,將教育、引導、宣傳工作常態化,形成文明養犬的社會氛圍。
根治不文明養犬行為,既需要完善制度,同樣需要更新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積極引導養犬者提升自身文明意識。基于此,市中區將做好獎懲分明、典型引領,認真總結社區文明養犬自治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實地觀摩、公眾號推送、新聞媒體宣傳等方式,開展多形式、多角度、全維度宣傳推廣,推動全區社區探索形成符合各自實際,具有各自特點的文明養犬自治經驗。
社區自治引領居民文明養犬
要把養犬管理真正規范化,需要城市管理者、社區、居民及社會共同關注,多管齊下,將相應的規則植入人心。市中區將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區共治同心圓,增強推進文明養犬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
市中區將堅持黨建統領,推動建立堅強有力的文明養犬社區治理組織體系,以健全完善的社區黨組織,依托街道、社區居委會,擴大黨組織有效覆蓋,以完備的組織領導體系,切實推動文明養犬社區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持村居主導,以封閉式、半封閉式、全開放的小區和街道公共區域及廣場公園為單位,成立由轄區寵物醫院、社會組織、共產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眾人物、志愿者參加的自治組織,構建共同協商解決本區域內文明養犬事務的新型治理模式;堅持法治保障,正確處理“嚴格與文明、法理與情理、內與外”的關系,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和智能管理監督體系,不斷提高執法部門的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讓社區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安全保障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