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市中區全面打響垃圾分類攻堅戰

    發布日期:2020-06-0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今年以來,市中區及時制訂了全區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指導4個示范片區和31個示范社區建立樓門長、分類宣傳員、指導員、分揀員和監督員的“一長四員”運行機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要求嚴格規范垃圾分類作業流程;加快垃圾分類前端設施、物品配備,指導各部門、街辦配置標識準確、布局合理的投放設施。試點先行逐步推廣,依托市中區首個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站,舜華社區實現了垃圾分類全智能收運,華景苑小區、樂山小區等試點小區初步實現了垃圾分類全閉環,即從前端到末端分類投放,實現了運輸、處置的全閉環。
      突出黨建引領 拓展組織架構
      按照垃圾分類要求,去年以來,市中區舜耕街道舜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樹立“融合共享”理念,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運作、法治保障”的有效路徑,積極探索“三融三化”垃圾分類工作模式;完成全智能型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建設,小區內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點100%覆蓋,全民操作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知曉率100%,設備使用率、參與率90%以上。逐步實現生活垃圾在收集、運輸、處置環節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社區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由社區綜合黨委書記任組長,充分吸納單位、商圈、社團以及樓宇網格中的優秀黨員、群眾代表加入組織,融合共建,成立專業指導組、宣傳引導組、監督考核組,確保垃圾分類宣傳發動到位,分類收集到位,運輸處置到位。此外,依托“1+1+X+N”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以社區綜合黨委牽頭,分別在5個小區建立網格垃圾分類工作站;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一名專職網格員,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若干名群眾服務專員,融合物業、業委會、居委會、志愿者等多方組織力量,由網格長牽頭,街道城管部門專業指導,群眾廣泛參與,確保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同時,以黨建共同體建設為契機,結合全省“雙報到”活動,整合資源,融入網格,壯大服務力量。
      垃圾分類是一項復雜工程,涉及到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等多個環節,責任重大、勢在必行。市中區城管局更是從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推進基礎設施落地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等幾個方面精準發力,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發揮基層黨建網格優勢,依托組織生活、主題黨日等活動,充分融入垃圾分類這個主題元素,帶領群眾、發動群眾參與垃圾分類,使兩者共同發展、齊頭并進。
      引導群眾參與 強化前端處置
      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日前,在市中區魏家莊街道辦事處華景苑社區,居民王阿姨帶著小孫女一起走到垃圾分類亭前,將廚余垃圾倒入分類垃圾桶,然后將垃圾袋放入了其他垃圾垃圾桶。該小區是市中區率先實現垃圾分類閉環處理的小區之一。“讓垃圾分類先從小區動起來,然后帶動更多的社區和街道辦事處參與進來,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加快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進程。”市中區城管局副局長林學彬說。
      投放是垃圾分類的首要環節,也是最基礎的一個環節。這方面不僅需要社會層面的大力宣傳,而且需要社區的積極引導,更需要專職人員的監督指導。該小區有專門的垃圾分類宣教基地,社區定期組織小區內的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宣教活動,還上門指導小區業主開展垃圾分類。在小區小廣場西側,城管部門專門設置了一處精致的垃圾分類亭,亭內有四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說明牌和垃圾分類信息公示欄,定期公示小區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在小區的大門口、電梯間等公共區域都張貼著垃圾分類宣傳畫,充分考慮居民的接受程度和實際效果。
      截至目前,華景苑社區配備有害垃圾桶1個、可回收物垃圾桶6個、其他垃圾桶20個、居民家庭分類垃圾桶640個、垃圾清運車3輛。為激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還設立了垃圾分類先進榜和促進榜,從思想上改變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垃圾分類是讓每個人都受益的大好事,我們社區居民都行動起來了,環境也越來越干凈了。”一位社區居民說。
      勇于擔當使命 構筑長效機制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作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桿石橋現有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容器300余處,分布在轄區的各個角落;4處太陽能垃圾分類箱、3處綜合型智能垃圾分類設備、13處垃圾分類亭的“亮相”均使垃圾分類行動在桿石橋“落地生根”。近期,樂山小區社區通過“入戶走訪”的方式為社區居民免費發放廚余垃圾等分類垃圾桶三件套400余套,居民參與意識與推進成效顯著提高。硬件設備完善的同時,桿石橋街道還注重做好垃圾分類宣傳發動。按照轄區居民年齡結構將居民劃分為老中青三層,分別通過發放宣傳材料、微信群互動、公眾號推送等不同形式的宣教方式強化轄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今年是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市中區城管局作為牽頭部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協調指導作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服務員;科學確定垃圾分類類別,正確引導示范區域垃圾分類投放;統籌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收運體系,擴大廚余垃圾處理服務范圍。在廚余垃圾處理站,垃圾經接料盤裝置被輸送到分選臺,做固液分離處理后,殘渣被輸送到破碎壓榨裝置進行生物化處理,經24小時降解處理,變成了可利用的營養土。將垃圾變廢為寶,機械化處理后的垃圾重新煥發了“生命力”。截至目前,共收集處理居民廚余垃圾9400公斤,大件垃圾220噸。
      此外,該局還以專項考核為抓手,建立強有力的垃圾分類制度,構建“法治立基、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格局,不斷提高垃圾分類工作的質量和實效。垃圾分類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推進垃圾分類新時尚,市中區一步一個腳印,在打基礎謀長遠的同時,補短板促發展,努力形成“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新局面,最大范圍地引導市民群眾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共同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