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不僅更注重環境保護,還在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資源利用率更高、社會效益更好。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建筑裝修垃圾也相應增加,對城市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處理建筑裝修垃圾成為目前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為了解決建筑裝修垃圾的處理問題,目前,市中區建立起了又一處裝飾裝修垃圾處理中心,在這里采用多種處理方法對建筑裝修垃圾進行分揀處理,進一步推進濟南市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 制定垃圾處理策略
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他廢棄物,根據來源不同,主要分為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不包括經檢驗、鑒定為危險廢物的垃圾。
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為充分體現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理念,我市以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家建筑垃圾治理政策和發展規劃、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有關政策性文件、法規及各類專業性標準規范為依據,在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功能定位,研究提出濟南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對策和處理技術路線,規劃相關設施,印發《濟南市建筑垃圾處理專項規劃(20212035年)》,為全市建筑垃圾處置工作系統、規范、有序開展指定指南和大綱,以滿足濟南市建筑垃圾處置的需求,實現建筑垃圾處置工作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穩步推進 規范垃圾處理流程
建筑裝修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同,主要是一些建筑材料,包括木頭碎、磚塊碎、水泥碎、灰土等,除紙箱、塑料廢品等單獨回收外,往往需要自行處理。如果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僅耗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甚至導致不能復耕。此外,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產生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又易造成環境污染,影響社區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隨著我國耕地、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如何處理建筑裝修垃圾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關注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市中區裝飾裝修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項目廠房位于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大澗溝西村,總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投資400余萬元,由濟南市市中區世政城市運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配備運輸車輛、50式裝載機、龍門式洗車機、128型脈沖袋式除塵器等設施裝備。在這里,建筑垃圾處理采用固定式生產線,利用建筑及裝飾裝修垃圾專業處置設備通過破碎、分揀、篩分等工序,分離出金屬(鋼筋、鐵絲、電線等)、輕物質(塑料、泡沫、紙片、木材等),將比重較大的混凝土塊、碎石、磚塊等加工成一定顆粒度的再生砂石骨料,最后應用于路基石料、免燒磚、水泥摻合料等,設計生產線處理能力為700立方米/天,年垃圾處理量25萬立方米。通過采取分離技術,可以將建筑垃圾分離為可再利用的原材料和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將可再利用的原材料用于新建筑工程,不僅可以節省成本、節約資源,還能減少垃圾排放,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科學管控 推進資源化再利用
近年來,全市城管系統積極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研究提出了多項建筑垃圾管理的對策和處理模式,為全市建筑垃圾處置工作系統、規范、有序開展作出了貢獻。市中區裝飾裝修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項目的落地投產,標志著濟南市建筑垃圾處理體系向“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以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為核心,形成“源頭減量、分類收運、規范處置、廣泛回用”的綠色生態建筑垃圾消納體系,解決濟南市建筑垃圾產消矛盾,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
新建的裝飾裝修垃圾處理中心啟用,是推動市中區裝飾裝修垃圾資源化的重要舉措,也預示著市中區裝飾裝修垃圾的處置運輸將迎來新的機遇和變革。市中區積極推動建立“統一運輸、統一處置”的裝飾裝修垃圾處置完整鏈條,確保垃圾治理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逐步解決濟南市裝飾裝修垃圾非法運輸、非法傾倒、非法處置的問題,通過采用分揀處理和生產線等技術手段,有效地處理裝飾裝修垃圾,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贏,為城市建設注入綠色發展動力。今后,市中區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加大裝飾裝修垃圾處置的工作力度,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裝飾裝修垃圾處置經驗,實現投放規范化、運輸專業化、處理資源化的常態長效處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