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市中區聚焦聚力“深化落實年”和“提速增效年”,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踔厲奮發、擔當實干,獲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山東省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成效明顯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等多項榮譽,入選山東省首批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試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凝心聚力推動全區“發展巨輪”奮勇前行。
一年來,市中區與中建國際、域瀟集團等22家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協議,累計引進國家管網山東區域總部、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重點項目526個,新增策劃儲備項目175個、總投資1082.6億元,全區在建智算總規模突破1300P,居全市前列。設立全市首個“泉惠企”企業服務站和“金融輔導驛站”,實景劇《英雄山》、京劇《鄧恩銘》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成功展演,在全市率先建立“無廢社區”和“無廢樓宇”創建評價指標體系,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穩居全市前列,20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創新“家校社政研”協同共育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市中模式”……365個日夜兼程,推動市中區在新的起點上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步履不停,奮斗不止,未來可期。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活力品質強區的攻堅之年。起跑決定后勢,開局關系全局,打響“當頭炮”至關重要。市中區已邁開堅實的步伐,按照“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工作總基調,把2024年確定為“深化提升年”,按照“二次創業”要求,以活力品質強區建設為目標,以新型城市化為主線,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實施中央活力區、中央商埠區、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三大戰略,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守牢“一排底線”,深化提升、狠抓落實,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機遇呼喚新作為。如何在“深化提升年”乘勢而上?對于從九個方面全面統籌謀劃的市中區來講,一幅加快發展、共譜新篇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實施產業提升行動,在激發經濟活力上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產業強區”理念,以省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引領,扎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做大做強,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實施科技創新行動,在提升發展動能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卓有成效的“科創指數”贏取“發展指數”,提升經濟發展動能。實施消費升級行動,在推動業態提質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提升城區魅力、商貿引力、文化張力為目標,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消費場景,努力營造文化商貿業態大發展、大繁榮、大興盛的新氣象。實施項目深化行動,在增強后勁支撐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把項目作為穩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抓手,樹牢“項目為王”理念,以“項目深化年”為總牽引,聚焦項目謀劃、落地、建設、見效、服務五大環節,認真落實“三看三深化”工作要求,打造活力品質強區建設新引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引領品質升級上實現新突破。牢牢把握新時代特大城市發展和治理規律,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比較優勢,以“繡花功夫”促更新、提品質、強功能,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城市建設成果。實施鄉村振興行動,在推動全域融合上實現新突破。以“1236”鄉村振興總體思路為指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力支撐。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在厚植生態底色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聚焦問題抓治理,綜合施策強保護,守護好綠水青山、呵護好藍天凈土。實施社會治理行動,在提高治理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增強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為目標,嚴格落實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實施民生服務行動,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和處理好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關系,切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努力讓民生事業更有廣度、更有深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