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北京中關村與天橋區的“牽手”備受矚目,雙方達成戰略合作;4月26日,北京中關村(濟南)產業基地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開業,各界目光再次聚焦。而50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天橋區,讓這場合作變得更加奪目。
據悉,新簽約的50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15億元,其中38家新動能優質企業簽約入駐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涵蓋大數據、軍民融合、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隨著大項目、大企業相繼落戶,天橋區“雙招雙引”工作勢如破竹。提供“管家式”服務,產業基地簽約一年即開業
繼去年22家企業簽約后,北京中關村(濟南)產業基地開業當天,又有方德機器人、星閃世圖科技、智慧安途、眸視機器人等10家新動能企業簽約入駐。基地的項目產業化中心將于下半年開工建設,計劃占地面積261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建設多層廠房、總部辦公樓及公寓。
項目的每個進展都凝聚著心血與汗水。記者采訪獲悉,去年4月26日,與北京中關村海淀創業園簽約后,天橋區馬不停蹄推進深入合作:積極協助開展基地建設,提供600萬元開辦經費,租賃11套人才公寓;提供1萬平方米場所作為其辦公中心,并投資2200萬元進行裝修、配置家具等,為企業營造輕松愜意的創業環境。
作為全區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除了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外,還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推進含有標準化廠房的平臺載體建設,推行產業片區開發、集群發展。簽約儀式上,中韓合資上海海茲自動化設備、濟南德固機械設備等10家機械制造類企業,北斗星光源柔膜生產基地、永昌物流等8家新能源及現代物流企業,卓高新材料、佰萃生醫學等3家材料類企業,分別與中德(濟南)產業園、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融通科技智能產業園三個平臺載體同步進行招商簽約,使園區“以平臺引項目,以項目促產業”的良好互動模式優勢逐步凸顯。
新動能企業相繼落戶,“雙招雙引”工作勢如破竹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今年,天橋區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精神,搶抓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全力以赴打好“雙招雙引”攻堅戰,以優質的營商環境、熱情的企業服務,廣納八方客商,引得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新動能企業相繼落戶。
今年1月,遠天國際新零售·冷鏈物流產業園、北京郵電大學(濟南)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項目相繼簽約;3月,外資項目奧地利拉瑟爾伯格特種砂漿、3D打印建材項目簽約;4月份一批項目集中簽約,天橋區招商引資呈現全區動員、加壓奮戰新態勢。
4月26日,該區新簽約落戶50個項目,其中38個是新動能優質企業,涵蓋了新材料、智能制造、醫療器械等領域。其中,立邦濟南公司將建設年產10萬噸新型建材生產線6條,計劃今年6月開工,明年5月份竣工,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稅收1500萬元。簽約現場,濟南市天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分別與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齊魯銀行等10余家銀行簽署了50億元授信協議,為全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啟動創新創業大賽,激活全區新動能發展因子
簽約儀式結束后,由北京中關村(濟南)產業基地主辦,中國北京(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天橋區人民政府承辦的首屆濟南“鳳棲天橋”杯創新創業大賽拉開序幕。
大賽根據參賽項目的創新性、技術革新、市場前景、產業化落地等因素綜合評審,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獎項目將獲得基金直投、辦公及生產場地、稅收優惠等豐厚獎勵。大賽還開設了高峰論壇,創業園導師及企業代表圍繞鄉村振興、新材料、智能制造及醫療健康等產業進行交流探討。大賽讓新思路、新理念不斷碰撞,甚至有部分項目現場與基地達成初步對接意向。
據舉辦方介紹,大賽其實是天橋區“一切圍繞企業轉、一切為了企業干”雙招雙引工作宗旨的一種落地。今年,該區建立了“主要領導牽頭調度、分管領導綜合協調、多個企業服務組對點幫扶”的服務格局,通過完善人才政策,推進“一次辦成”改革,精準服務企業發展。“我們將全力打造金牌營商環境,為落戶企業做好全方位服務和保障,讓企業家和創業者心無旁騖干事創業,共同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