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北園街道接單,對昨夜巡查到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在本群內回復。”
“北園收到,立即部署整改。”
這一呼一應,是天橋區大氣問題交辦群內每天的工作常態。發布信息的是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局長王波,接受任務的是各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或者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坐鎮指揮的是天橋區委書記韓偉,區委副書記、區長亓偉和副區長劉可鑫。
大氣污染防治,需要舉全社會之力久久為功。打贏藍天保衛戰需要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同向發力。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在市生態環境局和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安排下,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一核心目標,堅決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
部門吹哨“一把手”報到
為從源頭抓好污染源的治理管控,天橋區于11月初建立了“區大氣問題交辦微信群”,區委書記擔任群主,各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
每天,第三方巡查人員負責排查各類污染源,匯總后由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局長發布,按照“屬地管理、部門監管、層級負責、條塊結合”的原則,采取“24小時辦結”機制,涉事單位一把手負責接單,調度本單位落實、整改、回復情況。這種工作閉環,使問題得到直接、快速、有效的解決。
天橋區還有一個“區環委會工作微信群”,是整合其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群組建而成,避免了群多回復不及時。兩個工作群,相輔相成,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個發布工作動態、宣傳工作成效,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明確思路 上下聯動
面對非常嚴峻的天橋區大氣污染形勢,在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天橋區委、區政府直面問題、深入剖析,提出了明確的治理思路和舉措——
建立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督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開展情況和治理成效,重點解決治污中存在的棘手問題;7月下旬,天橋區充實了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區大氣辦)力量,組建了綜合、技術、巡查等若干小組,建立了若干的工作機制,統籌全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區大氣辦會同區考評辦出臺考核辦法,對街道辦事處環境空氣質量進行月度考核排名,并將排名成績按15%權重加入街道年終考核;區大氣辦發揮專業性強、機動迅速等特點,實時向全區各街道、部門提供數據、氣象排名等信息,通過技術組專業分析,對當日的空氣質量情況做出預報和工作指導;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區大氣辦、住建、城管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聯合行動,對全區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加大加密督導巡查執法力度,確保發現問題并迅速將問題“從嚴、從細、從實”整改到位;區大氣辦持續發揮監督作用,以查促整改、以查促提升、以查促落實。
截至目前,已約談6家建筑企業,下達現場責改單25份,向10個部門(街道辦)下達督辦函,最大程度地將管理與治理有效結合。
善抓重點 全方位駐企幫扶
工業企業的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系統的工作重心之一。在市生態環境局“服務為先、管理并重”理念的指引下,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將駐企幫扶常態化,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規范提升綜合執法行動,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服務水平,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守法意識。
2020年以來,在“雙隨機、一公開”日常執法檢查基礎上,開展了涉揮發性有機物工業企業、汽修行業、加油站油氣回收、商砼行業、堆場、道路和非道路移動源、排污許可、建設項目、危險廢物規范化、重污染天氣應急、核與輻射安全、畜禽養殖業等12類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對51家涉及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開展幫扶,依法依規對5家及時改正環境違法行為的單位減免處罰。
為確保重污染天氣管控措施落到實處,全面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一廠一策”減排工作,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干部職工24小時駐守重點涉氣企業,全方位幫扶指導,引導企業規范生產,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助力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同時,采取監管再監管的方式推進各行業主管部門落實相關舉措,不管是哪個部門主責,一竿子插到底,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到位。
通過不懈努力,目前天橋區PM2.5、PM10、NO?、SO?24小時平均濃度分別控制在58微克/m³、105微克/m³、40微克/m³和16微克/m³以下,空氣質量有了大幅度改善。
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越是情況復雜,越是形勢嚴峻,越是急流險灘,越要堅定信念,保持戰略定力,迎難而上鐵腕治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出硬措施,啃硬骨頭,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藍天白云就一定能常駐泉城。”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局長王波經常用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的這番話給分局職工加油鼓勁。藍天保衛戰到了決戰決勝期,市生態環境局天橋分局將進一步壓實責任、主動作為、聯防聯動,力爭為全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天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