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極不平凡。寥寥文字,卻道盡了過去一年的砥礪奮進、卓絕不凡。
在爬坡過坎中,天橋區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省會“中優”“北起”新發展格局引領下新的重大發展機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全區各項工作起勢成勢,為做好2021“十四五”規劃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高遠戰略謀劃 把牢跨越發展“定盤星”
觀大勢、謀全局。一年來,天橋區立足大局大勢,深入謀劃總體思路,確定天橋發展“1339”戰略。即咬定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一個目標”,聚焦實力之區、活力之區、魅力之區“三區共創”,推進一年成勢、兩年突破、三年崛起“三年行動”,打好黨建引領、發展賦能、產城融合、動能轉換、城市提升、生態環保、改革開放、改善民生、社會治理“九大攻堅”。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后,天橋區委常委會深入貫徹市委“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新部署和“新十字”城市發展新格局,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努力爭創全域規劃樣板、城市更新樣板、品質提升樣板、產業轉型樣板、生態保護樣板、改善民生樣板、社會治理樣板、黨建引領樣板“八個方面樣板”。
錨定新目標,該區積極構建出“兩軸四園”新的發展格局,全面拉開發展框架。“兩軸四園”即濟濼路南北發展中心軸、小清河東西發展隆起軸,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藥山科技園、濼口國際商貿示范園(國際商貿城)、北湖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園。
值得關注的是,該區按照市委“五個統籌”要求,編制完成了全域規劃和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形成“三條天際線、六大標志區”發展格局。其中,三條天際線指的是濟濼路兩翼城市發展天際線、小清河兩岸城市發展天際線、黃河兩岸城市發展天際線。六大標志區指的是工商河商埠文化引領區、北湖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濼口國際商貿區、藥山都市工業示范區、丁太魯黃河文旅標志區、桑梓組團產城融合區。
目前,部分具有全局性、引領性、示范性的項目已實現突破。其中,中恒—四建片區將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總部基地;濼口二期將以重塑濼口古鎮為目標,建設“半園半坊”和地標性建筑,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天橋東街、北坦、緯北路、制錦市等老舊小區按照“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全區干勁、沖勁、拼勁、闖勁十足,區域跨越發展充滿活力。
重塑產業輝煌 點燃能級提升“新引擎”
曾經的輝煌,讓如今正處于涅槃時期的天橋有了蝶變崛起的強勁動力。
天橋區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重塑產業輝煌為目標,大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和迭代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區國民經濟迅速回暖,各項經濟指標增速較年初大幅回升,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等均實現正增長;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12億元,可比增長6.7%;實際使用外資1.34億美元,增長180%。
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川崎機器人北方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普洛斯濟南天橋冷鏈及供應鏈管理項目落地;東方雨虹山東區域總部及綠色建材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簽約;中南高科智能制造產業園、融通智能科技產業園、立邦二期等在建項目加快推進……2020年,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完成供地1081畝,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工業產值增長14%以上;藥山科技園加快產業升級,努力打造都市工業示范引領基地;全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省級瞪羚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34家。
做優做精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濱河商務中心、黃臺商務綜合體等載體現代服務業企業加速集聚;鞏固擴大電商產業優勢,鳳凰山電商產業園榮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稱號,黃臺電商直播產業園成為全省最大的電商直播基地之一……2020年,全區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42家。
大力推動“雙招雙引”。天橋區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創新“152”招商辦法,理順招商機制,提升招商效能……一年來,簽約大項目57個,總投資額1000余億元,引進了濟南鐵路局物流總部陸港集團、中科院投資的中科衛星(山東)科技集團公司等示范引領項目;新增省市級重點工程人才17人,引入博士、碩士研究生374人。全區新增“四上”單位230余家,新增數量居全市前列;新增市場主體2.9萬戶,總量達到16.6萬戶,列全市第一。
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對138個重點項目拉出單子,區級領導落實包掛責任,定期調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舉辦全區半年工作現場觀摩活動,倒逼項目進度。大力推進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推行“拿地即開工”,12個市級重點項目提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
大破大立求變 打造城市更新“樣板區”
“破立”間迸發跨越發展新活力。對于天橋區來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無疑成為改善群眾居住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品質、打造連接省會“中優”和“北起”城市新地標的重要突破口。
為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該區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成立天橋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召開專家研討會、對接深規院優化完善設計方案等,為城市更新加速起勢提供堅強保障。
天橋區制定的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方案顯示,全區將按照“留、改、拆”原則,用3年時間,實施城市更新拆遷改造和保留提升2大類項目,總投資1000余億元,拆遷或改造房屋面積約170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萬余戶,2020年實施的拆遷改造類、保留提升類項目全面鋪開。
其間,該區堅持創新更新理念,對保留提升類項目進行全域規劃、系統設計,實現“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其中,天橋東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列入國家級試點項目,現已基本竣工。堅持創新融資機制。搶抓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濟南城市發展戰略機遇,為后續項目啟動蹚出路子,采取“政府補貼+平臺融資+社會資本參與”運作方式,運用市場化方式吸引社會資本介入。
目前,城市更新項目總成本逾1000億元。堅持創新運作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征收拆遷項目的土地熟化主體。
成大社區299戶10天全部簽約,同步推動房屋拆除,創出了拆遷“天橋速度”;標山二期37天完成簽約1056戶、簽約率達到70%;標山二期、四建片區、濟鄭高鐵沿線簽約拆遷進展順利……天橋區掀開了城市更新新篇章。
提升生活品質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城市管理既是最普通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發展工程。作為省會中心城區,天橋區致力于讓城市形象更精致,讓人民生活更有品質。
精心治“臟”。試點推行環衛市場化運作,打造一批干凈整潔的示范路;提高垃圾清理規范化水平,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精細治“亂”。集中取締違規占道經營游商,疏堵結合規范市容秩序。累計拆除違建116處、7.5萬平方米,打造了明湖西(北)路等一批“美麗示范片區街區”;精準治“差”。深入開展“三高”沿線、黃河沿岸、城市窗口環境整治行動,新建社區公園、游園12處,高質量完成歷山北路、無影山路等12條花卉景觀大道和花漾街區建設等。
由外而內,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成使用寶華中學、瑞景中學等12處教育設施,新增學位10890個。推進了寶華中學與山大基礎教育集團合作、云世界實驗學校與外國語學校教育集團合作;統籌推進各項民生事業。高標準推動完成12件民生實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已覆蓋轄區10萬人,救助困難群眾11.3萬人次,在全省首創“殘疾人之家”,建成18個圖書館分館、38個圖書流動服務點……點點滴滴,道盡了過去一年天橋區的砥礪奮進、卓絕不凡。步入2021年,該區將繼續書寫“不平凡”的實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