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天橋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天橋區區長亓偉所作政府工作報告言之鑿鑿、號角聲聲,成為全區起步開局、邁向新征程的“宣言書”。
會上提交的《天橋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草案)》),為天橋區描繪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的藍圖,讓“全景新天橋”從“躍然紙上”落地為強省會建設的埋頭苦干。
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如今,天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五年,該區將從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全力重塑產業輝煌、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全力打造省會改革開放新高地、全力建設品質幸福之區六個方面“拼”出一片新天地,繼而強勢崛起。
歷程極不平凡 變化振奮人心
過去的五年,天橋區全體黨員干部櫛風沐雨、凝心聚力推動全區“發展巨輪”奮勇前行。
其間,該區堅持轉型發展、穩中求進,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扎實推進動能轉換,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堅持全域統籌、城鄉聯動,加快推進城區建設,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機制,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效能,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傾力改善民生,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1800多個日夜兼程,推動天橋區加速駛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
縱觀這五年,最不平凡的當屬2020年。這一年,天橋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攻堅克難,最終取得顯著成效,使得全區發展后勁增強、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高站位謀全域 現代化中心城區“呼之欲出”
為謀求全域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天橋區毫不動搖地堅持全域城市化,搶抓“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機遇,城市規劃全域布局,城市更新全域展開,“兩軸四園”爭相發展,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加快成勢。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堅持高位推進。全年完成拆遷218萬平方米,實現供地3680畝,新開工建設332萬平方米,達到歷年最好水平;堅持專班推動。成立14個拆遷改造類項目專班,標山二期、四建-交運等9個項目實施征遷;濼口二期項目啟動征收程序;堅持先行先試。天橋東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列入國家試點;成大片區安置房項目成為全省首個國開行支持的城市更新項目,僅用10天完成搬遷,3個月實現開工建設,城市更新再創“天橋速度”,在全市樹立了“天橋樣板”。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實施二環北路西段、新沙路等道路改造,完成90條市政道路養護、89條支路路口提升、6條農村公路建設,歷黃路北段即將建成通車,區域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行動,徹底解決6000多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40個村污水治理任務;鄉村振興樣板村、示范村創建工作持續升級,小寨村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宜居。
環境面貌有效改善。加快環衛設施改造升級,試點推行環衛市場化運作,打造明湖西路、濟濼路等一批示范路;大力整治店外經營、游商攤點等城市“頑疾”,持續推進拆違拆臨,累計拆除違建7.4萬平方米,完成8個“無違建街道”創建提升;深入開展“三高”沿線、黃河沿岸、城市出入口環境整治,打造歷山北路、無影山路等12條綠化特色道路、特色街區等。
聚合力興產業 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2020年,市委主要領導到天橋調研時提出“重塑產業輝煌”的要求。其實,這也是百萬天橋群眾的心愿與期待。
為此,該區毫不動搖堅持產業強區,賦予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擎起大旗、揚起龍頭”新的歷史使命,加快培育現代化高端產業體系,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工業經濟逆勢奮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1家、省級瞪羚企業5家、“專精特新”企業34家。中德產業園三期、融通智能科技產業園等21個在建項目加快推進,德源電力、環邦智能等40余家新材料和先進制造企業簽約落地。藥山科技園加快建設都市工業示范引領基地。
服務業特色發展。鳳凰山電商產業園榮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稱號,全區網絡零售額領跑全市。實施企業上市“育苗”工程,新增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入庫企業6家、輔導備案企業2家。
都市農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綜合項目示范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9家,農民合作社、都市農業園區達到8家,“三品一標”總數達到11個,農業品牌效益持續提升。
守初心保民生 打開群眾幸福“大門”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城市的藍圖要靠發展來兌現,強勢的發展則需要落腳為“滿滿的幸福感”。
2020年,天橋區毫不動搖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攻薄弱環節,補齊民生短板,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累計投入30.1億元,12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其中,該區引進了山大基礎教育集團、濟南外國語學校等知名教育資源,品牌名校建設實現新突破;12所中小學、幼兒園建成使用,新增學位1.1萬個;藥山社區醫院(疾控中心)開工建設,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2處,新建提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9處;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扶貧等系列招聘活動24場次,新增城鎮就業1.95萬人……從一個時間點、一個突破、一個數字,都能讀出承壓前行、求實求進的天橋精神。
崛起勢頭強勁 繪就未來發展藍圖
步入“十四五”,天橋區迎來發展關鍵期。“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拉開大幕,濟南“新十字”城市發展格局為天橋發展帶來更多市級層面上的重大支持。
緊抓發展機遇,天橋區鉚足干勁,從六方面工作入手,推動全區賦能趕超,實現跨越發展。
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堅持擁河發展、依河興城,著力構建“三條天際線、六大標志區”發展格局,全面拉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發展框架,爭創“八個樣板”。
全力重塑產業輝煌。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371”現代高端產業體系。傾全區之力支持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聚焦“156”發展思路,打造“北起”產城融合高地和經濟增長極,揚起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龍頭。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培育更多“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和“專精特新”企業。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專業市場、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集聚優勢,打造高端服務業發展高地。
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堅定不移把城市更新作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重要引擎,做好拆遷改造和保留提升兩篇文章,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能級、做大總量規模,加快推動城市品質化、功能現代化、業態高端化。堅持“五個統籌”,優化全域規劃和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大力推進具有全局性、示范性、標志性的重點片區城市更新,加快濼口二期、北湖、成大、藥山南等片區體量再造、業態再造、功能再造、品質再造,建成黃河流域具有示范性的標志區域。同時對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有序組織實施改造,力爭“十四五”末率先完成改造任務。
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科學性和精準度,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堅持綜合施策,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努力使違建臨建、占道經營、露天燒烤等難題頑癥得到根本治理。加大環衛保潔力度,提升道路機械化作業能力,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公廁升級改造工程等。
全力打造省會改革開放新高地。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財稅金融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完善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大力引進全球性跨國公司、世界500強、外資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外高端人才,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開放大局,提升天橋開放度和影響力。
全力建設品質幸福之區。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打造省會一流的現代化教育強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深入推進“健康天橋”行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藍圖已繪就,天橋跨越崛起勢頭愈發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