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已過,全市經濟運行呈現“持續向好、量質齊升”總體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躍升明顯,經濟發展后勁十足。
經濟“向好”態勢下,將目光轉向基層區縣——天橋。
8月17日,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天橋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讓天橋上下為之一振: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24億元,同比增長6.2%,比去年末上升4個位次;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38億元,同比增長73.7%,增速列全市第一……亮眼數據映射出天橋經濟升騰的多維智慧。
亮出當前之“績”經濟持續有深度
作為近代濟南開埠之地、省城老工業基地,天橋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老城。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地跨黃河兩岸的中心城區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重要一極,天橋又是一座充滿希望、潛力無限的新城。
隨著新一屆區委領導班子提出“23155”工作體系,天橋也駛入了經濟快速發展的軌道。
以工業“穩定器”筑牢經濟基本盤。半年來,該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排名全市第二;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5.9%;全區28個工業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3%。作為天橋區經濟發展主戰場、工業強區主陣地,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同樣迎來利好:擴區調區獲省政府批復,成為全市第一批擴區調區省級開發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6.3%,位居全市開發區前列。
以科創“新引擎”提振經濟覆蓋面。上半年,天橋形成了以院所、平臺、企業、人才“四位一體”的創新驅動格局,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0.05億元,科技成果轉化走在全市前列。
以城市更新“定盤星”撬動經濟新基點。上半年,天橋區提出城市更新“123456”新工作思路,有序推動丁太魯新徐、王爐北辛、濟南火車站南廣場等具有全局性、引領性、示范性的重點區域城市更新項目。
實踐證明,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區”、勇蹚“深水區”、敢闖“無人區”,才能讓經濟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向前。
傾盡堅韌之“力”經濟發展有溫度
經濟指標不單單是冷冰冰的數據,它還展示著區域發展的溫度。這種溫度,首先源于一種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
今年初,天橋區委書記孫戰宇提出“不務虛名、埋頭苦干、堅韌不拔、蹄疾步穩”16字干事準則。由此,一向勤懇實干的天橋人再一次上緊發條、整裝出發。
半年來,各區直部門圍繞全區重點工作定目標、明任務,各街道社區圍繞重點項目搞服務、抓進度。在各單位“抄手”推進下,轄區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其中,山東省城際鐵路調度指揮中心項目工期提前12天完成主體封頂、國網英大(濟南)金融中心項目實現該區省級金融區域中心零的突破、山東城永物資有限公司項目實現營業收入6億元……
7月12日至13日,一場全區重點項目觀摩更是掀起了天橋“比學趕超”氛圍的新高潮。
重點工作推進的同時,該區各單位也鉚足勁抓落實、求創新。其中,天橋區行政審批局繼2022年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全生命周期”改革后,今年又在全市首推“橋通辦”便民服務新模式、“首席審批師”制度;天橋區商務局推進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有條不紊……隨著審批服務不斷提速升級,天橋各市場主體的活力與潛力也持續釋放。
這次會議上,孫戰宇提出要堅韌不拔養韌勁、堅韌不拔建體系、堅韌不拔抓重點、堅韌不拔破難題、堅韌不拔守底線、堅韌不拔抓隊伍,動員全區干部拿出更多的韌勁干勁,謀取有溫度的成績。
讀懂長期之“勢”經濟提振有厚度
著眼長遠,才能謀求大發展。在天橋,“23155”工作體系,為全區既確定了工作目標,又明確了發展路徑。
在此基礎上,天橋區還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工作推進、責任、考核、督導“四大體系”,破解重點工作落實中存在的措施不具體、責任不明確、考核不精準、督導不嚴實等問題。同時,重點抓好城市更新、招商引資、商貿轉型、園區發展、項目建設五項重點工作。
從長遠規劃中謀定未來發展,天橋“著墨”最多的當屬產業規劃。今年,天橋區高標準編制了全區產業空間布局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制造業組團、現代農業組團、高科技發展組團、高端服務業發展組團、商貿發展組團”五個重點區域的產業定位。
按照全市“項目突破年”工作部署,天橋區還健全項目謀劃策劃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策劃了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強的項目。
如今,天橋正以嶄新姿態,從多維度聚力提升經濟發展強勁動能,一個經濟活躍、潛力無限的魅力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