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澆灌收獲,實干篤定前行。歲月流轉間,碩果累累的2020年已經過去,充滿希望的2021年也已到來?;乜催^去的這一年,章丘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7%;工業經濟逆勢而上,高歌猛進,預計完成總產值1320億元,增長35%;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4家,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30億元,展示了創新發展的“章丘速度”。一年來,章丘區全面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主動融入“東強”格局,完善全區“1266”工作思路,在發展道路上亮點頻頻,為做好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打下堅實基礎,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濟東強區建設筑牢了根基。
堅持創新發展 彰顯濟東強區建設底蘊與擔當
在章丘的總體發展思路中,“創新”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2020年,章丘圍繞創造性落實“東強”戰略,推進系統創新,彰顯創新發展龍頭擔當。
跳出章丘看章丘,立足全域謀新篇。章丘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四廊建設有機上升為市級戰略。山東大學龍山校區(創新港)正式啟動規劃招標,簽約山大校友項目7個、總投資169.5億元;啟動重汽配套產業園、山大校友產業園規劃,沿線225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966億元,占全區的72%;明水古城完成12萬平方米建設;灘區異地遷建工程完工,3300余戶群眾喬遷新居……這些成績的背后,所體現出的是齊魯科創大走廊的優質要素加速聚集、齊魯智造大走廊產業集群優勢凸顯、齊魯古道·文旅走廊特色項目集群勃發、沿黃生態走廊優勢轉化新路被打開。
而在科技創新方面,章丘共有183家企業加入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4家,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30億元,增長36.5%;占規上工業比重78.9%,提高15個百分點。有研發資金投入企業達到218家,技術合同交易額增長25%,科研投入占比達2.6%。
章丘創新發展的加速崛起,不僅單單體現在各項數據上,在制度與治理方面,也是頗下功夫。從加強優質制度供給,出臺深改53條、開放24條、人才25條、工業11條,到實施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聚焦西進對接,統籌東聯北優,再次創業起勢強勁;從出臺市域治理27條,落實三步走路線圖,創新年終述法制度,實施“五項聯動”、推進建設法治政府項目列入全省示范,這一項項創新發展,不僅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環境,對于章丘發展崛起和推動濟東強區建設的推動具有重要意義。
扛好“兩面大旗” 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全面升級
實體經濟是立身之本、財富之源,而鄉村振興是推動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著力點,為了能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讓群眾安居樂業,章丘區按照“1266”工作思路,全面扛起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這兩面大旗,把握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趨勢,提升實體經濟能級,促進全域鄉村振興。
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章丘著力培育集群,分類制定一高三新發展規劃,推進延鏈、補鏈,鏈上企業增速強勁,四大產業產值占比達85.7%;著力壯大企業,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產值過百億、十億、億元企業分別達到2家、17家、122家;著力轉型升級,新簽工業項目50個、總投資207億元,實施工業項目210項、完成投資74億元,簽約工業互聯網平臺暨大數據中心項目、錄入企業1412家;著力規范管理,堅持標桿建設、改造提升、優化整合、淘汰退出,對1197家特色產業企業分類處置,環保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在鄉村振興方面,章丘推進區域化黨建,推動200余名雙百人才上山下鄉,新增產值1.5億元;實施共富工程,堅持數字化、新六產兩輪驅動,壯大都市精致農業,打造中國大蔥產業網等線上平臺,目前章丘大蔥品牌價值達到52.4億元,龍山小米、高官甜瓜獲全國綠博會金獎;推進“三資”清理,建成集體經濟發展重點項目17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47家,年收入過10萬元的村集體超過80%。
同時,完善扶貧項目管理,健全即時幫扶機制,1.7萬貧困人口、160個貧困村脫貧成效更加鞏固;東西部扶貧協作六大任務扎實推進,瀘溪縣獲評湖南省脫貧攻堅示范縣;實施群星工程,新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5個、齊魯樣板村11個,各類樣板村莊達到223個;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健全常態化保潔機制,清理殘垣斷壁4170處,清潔取暖改造8.8萬戶,危房改造682戶,順利完成改廁驗收,18個街鎮全部創建為市“無違建街鎮”,三澗溪村、官莊街道經驗入選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案例。
聚焦聚力“4+4”任務體系
風正海闊,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章丘過去的一年,困難比預想的要大,但成績比預期的要好,這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章丘區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廣大企業家和社會各界敢闖善創的結果。
如今,到了新的一年,翻開嶄新的一頁,章丘將繼續聚焦落實黃河戰略、融入東強格局,全面對標“五個濟南”,圍繞加快強勢崛起、當好省會創新發展龍頭總體目標,聚力做好“融強靚改”四篇文章,強化防疫、項目、民生、黨建四項保障,奮力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濟東強區的良好開局。
做好“融”的文章。順應區域發展趨勢,拓展賦能空間,發揮帶頭作用,彰顯省會強區擔當;做好“強”的文章。緊扣打造省會產業增長極、中心會客廳、創新策源地,打好補新強鈣、筑巢育鳳組合拳,奏響東強主旋律;做好“靚”的文章。強化全域景觀、全周期管理思維,建設公園城市、景區鄉村、優美生態,實現顏值氣質更加靚麗;做好“改”的文章。突出12項改革攻堅任務牽引,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障礙。
同時,強化防疫保障,毫不放松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強化項目保障,健全四個一批機制,以項目促投資、穩增長、增光彩;強化民生保障,以民生實事為重點,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強化黨建保障,堅決扛穩抓牢主責主業,為開啟新征程提供堅強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