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章丘:牢記囑托扛大旗 鄉村振興開新局

    發布日期:2021-06-1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仲夏時節,行走在章丘大地,泉城百花園里鮮翠欲滴、萬紫千紅;田園綜合體生態觀光園內花海似錦、游人如織;高效農業大棚里瓜果飄香、豐收在望;“三變”改革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昭示著富民強村的希望。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濟南視察,來到章丘三澗溪村。三年來,章丘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總體目標,堅持五大振興并攏攥起拳頭,實施點線面統籌全域聯動,強化黨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堅定扛好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大旗,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省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三澗溪、官莊經驗等列入全省案例……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回望章丘扛起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大旗的成效,一幅幅令人振奮的新畫卷漸次展開。
      農業強,既有甜頭又有奔頭
      走進黃河街道魯匯佳西瓜小鎮,“甜蜜的事業、幸福的生活”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小鎮占地400畝,建有高標準冬暖式西瓜大棚30個,年產優質黃河西瓜200噸,總產值400萬元。園區規劃鳥語花香風情帶、綜合服務區、綠野仙蹤休閑區、花田樂事觀光區、瘋狂綠寶娛樂區和歡樂大棚體驗區,成為沿黃生態走廊、北部田園風光的重要引擎。
      同樣位于沿黃生態走廊的重要區域,高官寨街道以甜瓜產業為切入點,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科研實力,創新土地深翻,甜瓜、大蔥輪作等10多項實用技術措施,年育苗能力達1億株,甜瓜種植面積5萬畝,專業村18個,專業合作社45家,參與甜瓜產業人口達2.3萬人,產值突破17億元,讓沿黃流域特色農業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目前,建成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發展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寨甜瓜等“八大名品”,打造南部生態農業、中部精致農業、北部高效農業、城北田園風光、泉域精品大蔥“五大片區”,建設“中國生態富硒之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670家,市級以上示范性主體達到252家;糧食生產穩定在160萬畝、12億斤以上,“八大名品”特色產業50多萬畝;以源虎黑豬肉、綠野食品等特色養殖為引領,建設全國優質放心畜禽生產示范區,打造繡惠荷香園、文祖薯立方、驕龍豆撈等“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典型50多家、休閑旅游農業示范點83家;建設“中國物媒國際”“三澗溪農事匯”“益農信息社”等線上平臺,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涉農行政村全覆蓋,物媒碼開始在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寨甜瓜等產業推廣應用;建設“中國龍山泉韻章丘”城市區域品牌體系,以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寨甜瓜3個區域公用品牌為重點,完善國家及省市名牌和社會市場名牌為支撐的農業品牌體系,章丘大蔥品牌價值達到52.4億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章丘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造福人民,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救助、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投入持續加大;特困人員等重點人群關愛服務能力、農村低保人群保障水平不斷提升;160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1.7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按照“南部山水風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園風光”總體思路,堅持“文明城區”“美麗鎮街”“宜居村居”三級聯創,按照“一村一冊、一戶一檔”要求,所有搬遷社區群眾全部建立了臺賬和過渡安置檔案;建設“三澗溪”“東方商人”“水鄉白云”3個精品示范片區,完善花樣垛莊、詩畫文祖、繽紛繡惠、繡江古韻、瓜果飄香等6條精品示范線路,同步打造省、市、區美麗鄉村示范村莊223個,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大旗扛得更牢,農業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農村美,既在顏值又在氣質
      2020年11月,三澗溪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成為章丘繼雙山街道旭升村、官莊街道吳家村、寧家埠街道向高村之后的第四個全國文明村。如今,高標準路網、管網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18公里的環村道路竣工通車,綠化、管網、路燈一體化完成,硬化面積1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350盞、鋪設雨污管網1.6萬米、綠化面積10.2萬平方米。僅濟南重彈一家三澗溪村城東工業園的制造大企業,每年就吸納當地村民就業50人以上,人均增加收入近10萬元,每年納稅近2000萬元。與三年前相比,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首場“硬仗”。位于新城區的雙山街道,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回遷安置區規范化管理,清理農村“三大堆”2萬多立方米,整治水體30多畝。開展垃圾分類,設置分類亭177個、分類垃圾桶1062個,設立規范投放點84個,建成馬安、賀套、雙山等3個垃圾分類示范社區。這里正以生態之美引領發展之變。
      刁鎮街道村居眾多,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面廣量大、任務艱巨,該街道從“全面發動、全域推進、全力保障、全民參與”四個維度出發,完成69個村戶戶通道路硬化和9條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2.3萬多戶農村廁所改造、55個村污水治理、43處公廁建設。同時,把“1+2+4+X”社會綜合治理模式向村級延伸,發揮微網格治理優勢,實現1850名微網格員包街包戶,在人居環境整治先進村建立“美麗銀行”,推行“美麗家庭”積分制度,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向常態長效邁進。
      綠野平疇、綠樹如蔭,村莊道路平坦、干凈整潔;一排排樓房錯落有致,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綠意蔥蘢。漫步章丘,鳥語花香、明山秀水、田園風光讓人陶醉。
      農村改變的不只是環境,還有日新月異的鄉風。章丘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為契機,統籌運用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志愿服務站等各類陣地,建立18個街鎮文明實踐所、593個村級(社區)文明實踐站、26個文明實踐基地,成立24支專業志愿服務分隊、18支街鎮志愿服務隊,專業志愿者6000多人;用好文明實踐云平臺,采取“中心制單、群眾點單、志愿領單、政府買單、社會評單、考核定單”的方式,將融媒矩陣傳播貫穿全流程,精準滿足群眾精神文化與生產生活需求,把文明實踐工作融入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生活中;抓好文化陣地設施建管長效機制,確保街鎮文化站、村級服務中心免費開放;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講評幫樂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作用不斷顯現;“出彩人家”示范戶建成比例13.32%,“戲曲進鄉村”覆蓋率達到76%以上,文明村鎮達標覆蓋率達到80%。三澗溪獲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施家崖村獲評“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
      農村之美,顯于善治。章丘在鄉村治理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實施村莊優化調整,選優配強“兩委”班子,實施“支書頭雁領航”“支部五化定標”“黨員星級管理”“軟弱渙散整頓”等工程,落實“五步議事”“三務公開”“議事協商”等民主自治議事決策制度,完成村規民約修訂,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提高。規范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升級“三資監管”平臺,增加公章、合同、工程項目管理,對接銀行端口,開通財務公開APP,在全區試點并全面推行農村集體資金非現金結算和第三方代理記賬,構建信息化、專業化、現代化“三化”體系,被列入全省“2020年度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單”。堅持“五化同步”“五治融合”,全區共劃分網格1587個,實現了區與街鎮視聯視通,街鎮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實現一體運行。
      農民富,既重實干又重改革
      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一個小山村,今年6月首次分紅竟達到10萬元,年內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00萬元。這是該村把村落景區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村民自愿將自有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以及資金、技術入股到旅游股份合作社,實施“三變”改革的碩果。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是農村“三變”改革的主要內容。文祖街道做優做強“五色產業”,扶持做強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康養、文旅、都市農業、工業園區和倉儲物流五大經濟板塊,通過閑置資產盤活型、共建合作互補型、資源梳理利用型等多種形式塑造產業。其中,鵓鴿崖村利用閑置小學和土地引進共青城云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濟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生豬育肥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8萬元。石子口與企業共建,建設非遺一條街,打造卡丁車、蹦床和齊魯跨國小火車項目;文祖北村引進山東省產業振興賦能基地建設項目落戶,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稅收0.6億元,增加就業人數2000人。
      “三變”改革,是實現富民強村的強力抓手。明水街道借勢三澗溪省級齊魯樣板示范區,打造王白莊片區鄉村振興樣板,成立土地合作社,流轉50畝土地,與壽光田立方農業公司合作建設高標準設施農業大棚,由田立方公司承租運營,村集體年增收52萬元;拆遷王西、王中養殖區45畝,引進總部經濟、企業聯盟等高端產業,預計年增收200多萬元;成立置業合作社,對接濟青路國際建材城、百脈農貿市場、百脈泉酒廠,發展倉儲、物流、配送、加工產業;利用王白莊區位優勢,發展民宿、餐飲、采摘、垂釣、娛樂等配套服務產業;深入挖掘王白莊酒文化、集市文化,擦亮百脈泉酒業工業旅游4A級景區品牌,打造王白莊文化創意產業園。
      相公莊街道桑園村,現有42家企業,有很深的工業基礎。在“三變”改革試點中,摸排出閑置建設用地23畝,隨后根據企業用地需求,以置業合作社為主攻點,啟動標準化車間建設,按照村集體資金和村民入股三比七的比例,共投資750萬元,預計年可增收60余萬元,股民年可增收1000元至2000元。
      官莊街道天尊院村,曾經是軟弱渙散村,現在是區級“三變改革”試點村。該村緊抓“三變”改革試點機遇,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與山東魯供豐農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土地托管協議,依托置業股份合作社,盤活村北閑置土地,新建濟南家家香糧油食品有限公司,2021年預計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70萬元。
      首批3個區級試點村、42個街鎮試點村扎實推進、成效顯著,參與“三變”改革的村已達100多個,眾多“沉睡資源”被喚醒……章丘成立工作專班,既做“三變”改革的明白人,又做發展路上的領路人,堅持黨建引領帶路子、清產核資摸底子、政策匯集拉單子、試點先行開方子、精準施策邁步子、協調聯動搭臺子,為試點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成員單位整合用地指標、項目資金、技能培訓等配套措施,建立項目庫,為“三變”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各街鎮把“三變”改革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結合村“兩委”換屆,把“三變”改革作為點將臺、賽馬場。區級層面開展“百企結百村、消除薄弱村”專項行動,采取一企與一村、一企與多村結對、村企共建等方式,通過股份富村、項目強村、商貿興村、旅游美村、工業立村、物業惠村等,實現村企良性互動、共建共贏。街鎮籌建經濟聯合總社,開展街鎮級“三變”改革,探索采取“鎮級聯合社+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統一規劃、統籌資源、統一經營,把強村和弱村串聯起來,走抱團發展之路,形成“鎮帶村、村帶戶、黨員干部帶農戶”的“三帶”發展格局。
      如今,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土地、勞務、旅游和置業股份合作社等五大合作社紛紛成立,股份制融入農村經濟發展;堅持“土地只租不入股,房屋只租不出售,項目只租不經營”,探索出了土地流轉型、勞務服務型、置業租賃型、鄉村旅游型、產業發展型、企業帶動型等多種改革發展模式,實施項目80余個。45個“三變”改革試點村中,6月底可實現分紅的有12個,年底前可實現分紅的有37個,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長和村民增收,“三變”改革蔚然成風。落實創業政策22條、人才新政20條,建立起48名回引對象、100名鄉村振興專員、700名鄉村好青年、1800名后備人才組成的鄉村人才梯隊,500余名人才回鄉創業,100多人在特色種養、社區服務等領域結出成果。
      今年是章丘全面落實“東強”戰略、建設濟東強區的起步之年。作為“東強”龍頭,章丘將努力做到事事強、系統強、全面強,堅決扛好鄉村振興這面大旗,搶頭彩拔頭籌,走在全市、全省、全國的前列。
      未來可期,章丘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底色將愈加鮮明靚麗。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