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鄉村各類人才突破2萬人,423個村莊股民分紅4.65億元……11月28日上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章丘區專場,介紹章丘區“三個融合引領鄉村振興,多措并舉打造齊魯樣板”有關情況。
國家及省市區級示范樣板村莊達244個
章丘區堅持以城帶鄉,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動文明城區、美麗街鎮、宜居村居三級聯創,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后建設“東城畫廊”“杏花河韻”等示范片區10個以及“花樣垛莊”“齊魯古道”等精品線路6條,成功打造三澗溪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國家以及省市區級示范樣板村莊達到244個,總面積突破300平方公里。
章丘區積極推進政策、人才、技術、項目、資本等下鄉興村,全區鄉村各類人才突破2萬人。先后整合涉農財政資金56.06億元,撬動金融投資229.7億元。大力實施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農村路中等以上比例達到93.1%;62%的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270個村莊實現生活垃圾治理上門收集,章丘區的農村改廁“五化”管護模式在全國推廣。
在全市率先推進村、鎮“三變”改革,章丘區先后實施項目528個,423個村莊股民分紅4.65億元。打造了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國典型,形成了文祖街道甘泉村“小證換大證”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典型。
打造市級以上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21家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章丘區加快推動產村、三產、集群融合。
其中,章丘區建立“一村一業”推進機制,全方位培育可持續、能富民的主導產業,逐步構建起以糧食、蔬菜、畜禽等產業為基礎,以11個地理標志產業為重點,以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甜瓜等40000余公頃“八大名品”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產業園區、田園綜合體、產業化聯合體等市級以上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21家,規模以上農業企業達到54家。融合特色產業、山水風貌、美麗鄉村等資源優勢,創新打造繡惠施家崖一產延伸、文祖薯立方二產帶動、城區驕龍豆撈三產促進等多種三產融合發展模式。
著力培優做強糧油食品、現代種業、精致果蔬等十大現代農業優勢產業集群,章丘區重點打造章丘大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6000余公頃全國綠色雜糧生產基地、江北最大的甜瓜西瓜集散地。先后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強鎮10個、鄉土產業名品村39個,農業總產值、一產增加值均占全市總量的近四分之一,在全市率先實現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下村清零,力爭年底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
搭建智慧化數字平臺建成數字鄉村144個
聚焦鄉村善治,推進多治融合發展,章丘區建強基層組織,創新綜治模式,加強文明建設。
其中,章丘區推動農村黨建從“優勢”到“品牌”轉變,創新開展鄉村振興“黨建工作區”建設,下放服務職能31項,成立“黨建工作區”黨委76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有力推動關口前移、工作前置。狠抓農村“頭雁”隊伍,評選“領航書記”50名,列支專屬補貼,并配備50余人“鄉村振興顧問團”,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策劃服務。完善“考核問效”機制,開展村級“大排名”、干部“日積分”、街道(鎮)“月考核”等活動,有力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規范提升。
章丘區進一步調優網格劃分、劃小治理單元,搭建“治理有章”等智慧化數字平臺,建成數字鄉村144個,推行“共治積分”“點單式”服務,依托“商量工作室”“周末議事廳”等載體,高效收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構建“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群眾滿意”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