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市中區以“歡迎回家 服務到家”為主題,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開門納諫,問需問計。“我們像家人一樣坐在一起聊天交心、排憂解難、共謀發展,為民營企業提供好的發展環境,更為民營企業家提供家的港灣。”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韓永軍說。
伴隨著出臺優惠政策、加強培育選樹、加大資金投入等系列措施的實施,市中區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全力打造“金牌環境”,為廣大民營企業家送上“定心丸”,更為新時代市中區民營經濟發展吹響“沖鋒號”。
坦誠相見 開門納諫對話民營企業家共謀發展
“遷入市中區一年來,感受到來自區委、區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關心、關懷和支持,備感溫暖,如沐春風。”“在市中區大好形勢下,我們企業家能夠眼望星空、腳踏實地,為‘品質市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座談會上,來自市中區餐飲、家政、互聯網、數字經濟等領域的12位民營企業家代表踴躍發言,講問題、談想法、提建議。其中,既有改善通勤條件、建設配套住房的“接地氣”訴求,也有注重政策宣傳解讀、加強招商引資力度等政策性需求。
本著立說立行的態度,市中區對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全面梳理匯總、細化分解,盯緊跟上做好督促落實,對部分企業家提出的具體問題,現場要求有關部門立即研究解決。這種開放性、主動性的服務姿態,迎來民營企業家的陣陣掌聲。
政策惠才 平臺聚才“放水養魚”釋放人才全新活力
企業發展需要政府支持引導,同樣離不開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市中區牢牢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要素,目前培養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2名、國家級領軍人才2名、省級重點人才工程55人、市級重點人才工程812人。同時,依托濟南市舉辦的“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引進落地轉化7個決賽項目,其中3個項目在大賽中獲獎,目前正在申報“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育才、引才、聚才氛圍愈發濃厚。
加強人才培育——實施“重點產業領軍人才”培養引進工程、“重點骨干企業精英人才”培育工程、“各領域優秀人才”打造工程、“各領域青年人才”引進工程,讓育才、引才、聚才氛圍愈發濃厚。
“真金白銀”投入——認定為“經緯領軍人才(團隊)”的,對培養引進的創新高端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資助,對培養引進的創業高端人才(團隊)給予最高600萬元的資助;經市中區申報,入選“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及以上層次重點人才工程的,按照國家、省人才資助經費額度給予入選人才最高1:1配套支持。
出臺“解渴”政策——充分發揮山東新金融產業園投融資帶動作用,健全完善中小企業投融資項目庫,對納入庫內獲得投融資的項目給予5萬—10萬元獎勵資金;鼓勵市中區屬機關事業單位、園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類研究院、教學實訓和培訓基地,在科研條件、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對引進和新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市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
搭建平臺聚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高校院所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經認定,給予建設單位最高50萬元的經費資助,經獲批組建的國家和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一次性給予最高150萬元、60萬元、50萬元扶持資金;鼓勵支持各類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對新認定的各類省級以上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給予最高300萬元扶持資金。
服務引才 環境留才有求必應爭當人才服務“店小二”
對外,開放引才聚才;對內,多措并舉育才儲才,加快培養儲備一批助推“品質市中”發展的生力軍。
具體而言,市中區鼓勵支持中介引智、企業招才、海外攬才,對引進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高層次人才,經審定符合相關要求的單位,給予最高60萬元資金獎勵。同時,市中區依托活動聚才,圍繞重點產業舉辦區域性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優秀項目給予最高10萬元一次性獎勵;在市中區落地的項目,給予最高30萬元一次性獎勵。
市中區推進“只要你來市中干、一切手續我來辦”服務舉措,對人才創辦的企業設立“綠色通道”,指定專人跟蹤幫扶,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優惠政策,建設人才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市中區培育拴心留人沃土,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用得好。